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145篇
世界政治   4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5篇
法律   3078篇
中国共产党   5304篇
中国政治   7172篇
政治理论   2426篇
综合类   369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1362篇
  2012年   1784篇
  2011年   1798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520篇
  2008年   1726篇
  2007年   1372篇
  2006年   1454篇
  2005年   1089篇
  2004年   1204篇
  2003年   1151篇
  2002年   1092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客家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化建设间存有许多矛盾。建构客家现代思想观念新体系,既要正确看待客家文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着力加强法制建设,又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更要崇尚和倡导现代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2.
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而又凝重的德育伦理。批判地继承“忠恕之道”的合理内核,对于顽危犯的攻坚转化特别是教育策略优化选择大有裨益。吸纳儒家“诚信”之精华,视其为立身之本,能在无形中提升民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要美善兼合、创新实践.使罪犯达到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境界。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着眼,积极打造民警与罪犯之间蕴含和谐内涵的新型警囚关系。尊重并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更多地显现行刑责任关怀,是儒家人本理念在行刑中的价值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93.
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从生态伦理学的视界来审视,游牧生态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中。就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比较,如何扬长补短、扬优弃劣,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4.
95.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其现实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协作意识,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丰富道德内涵、协调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凝聚民族力量,再现华夏雄威,促使国家振兴、民族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6.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和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 ,涉及到买卖合同当事人最根本利益。我国民事立法就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的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 ,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相一致 ,统一于物的交付。  相似文献   
97.
文化是一个多意词。从人们日常的使用范围上看,它可以分为宏观文化、中观文化和微观文化。宏观文化是指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如,夏、商文化,龙山文化,丁村文化等等。中观文化是指精神文明,即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政治理论,法律观念,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等。微观文化是指学校教育,音乐美术,书法绘画,或某一具体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等等。从作用上看,还可以分为先进(进步)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所谓先进文化是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98.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99.
情理(情、人情、世情、性情、人情物理)是明清小说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情,指人的主观情感,有时偏重于指男女之情;理,事理,主要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大部分小说评点家追求情与理的融合与统一,以情理作为评价作品、臧否人物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本主要情理观念在小说的创作目的与艺术效果、作品的真实性、人物性格塑造等三个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根据对法律与道德的性质和负面效应的分析,认为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关怀,以德治国更需要法律保障。只有将法律与道德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法主德辅”,才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