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2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1990篇
中国共产党   3014篇
中国政治   3935篇
政治理论   1377篇
综合类   20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1066篇
  2013年   858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099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中国有句古话:“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真恶。”因此,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我们的祖先就筑起了善不留名的传统美德,竖起了恩不图报的道德标准。远的有功成退酬的鲁仲连,近的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叔叔。报刊上时不时也登载这种古风古韵的好人好事,对“无名英雄”称  相似文献   
102.
103.
张敏政:人大代表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职责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政撰文说,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国家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模范践行者,除了自己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外,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一要正确处理提高素质与履行职责的关系。人大代表尽管在本行业、本岗位上非常出色,但不一定能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和义务,不一定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人大代表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代表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0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坚持以德为先,依法治国的理念,坚持法德并举的道路,强化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素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5.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导实施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要发挥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必须要从权力监控与行政裁量、合法行政与法治行政、规则正义与实质正义、制度合理与行为合理、程序合理与结果合理、客观判断与主观判断等几个方面建构这一原则适用的理念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党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的楷模是关键,探索健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障。一、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的角色目标定位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领导干部在政治角色、道德角色扮演过程中,应该把以下角色实践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1、有良心、敢负责的道…  相似文献   
107.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范畴。从分析思路上看,康德意义上的自由经历了从由“物自体”到“先验自由”到“实践自由”的递进过程,其中道德法则的证成是自由升华的一个重要契机。康德自由理论凸显了“人是价值的存在”这一伦理学命题,对于当前的道德建设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在“人民主权”理论成功解释“制宪权”问题的背后,却暗含着宪法权威之上还存在更大权威的内在逻辑紧张与悖论。为此,有必要解读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传统,谋求新的视角来获得理论补救。在从“道德宪法”到“政治宪法”的分析过程中,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和国家税权的控制一并进入到了宪法的视角,并成为“自由法治国”的重大理论课题。因此,必须以“财产权—限制财产权—限制限制财产权”为主线,超越民主程序的局限,谋求税权的宪法规制。  相似文献   
109.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0.
“以德治国”是江总书记在提出“依法治国”后,提出的又一重要治国方略,它对于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综合解决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创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