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2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1990篇
中国共产党   3014篇
中国政治   3935篇
政治理论   1377篇
综合类   20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1066篇
  2013年   858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099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说法     
《党员特刊》2003,(7):31-32
  相似文献   
7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3.
周翔 《前沿》2003,(1):81-8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探讨法律和道德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再次成为热点。作者从理论、历史传统及治国方针上论述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杜乾举 《行政与法》2007,1(2):29-32
警察执法不仅是实施法律的过程,而且也是实现道德价值的过程。忽视警察执法的道德追问,必然造成警察执法的道德缺失。警察执法应是法治化与道德化的统合。提高警察的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警察执法正当目的的确立和警察执法手段的正当行使。在依法治警的同时切实以德治警,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让“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道德价值理念照耀警察执法过程。  相似文献   
75.
陈艳慧 《求知》2006,(6):6-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76.
王传兴 《美国研究》2007,21(4):136-145
随着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士兵在伊拉克的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国内对布什政府伊拉克战略的批评可谓不绝于耳。就在这样的时候,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G.考夫曼于2007年出版为布什主义辩护的《为布什主义辩护》①一书。考夫曼曾说,“我在书店浏览时,看到的是数以百计的(对布什主义的)批评书籍。”②《为布什主义辩护》因而显得与众不同。正如作者所言,“总体上,本书填补了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目前进行的(伊拉克)战争——的文献中的一大漏洞。很少有像这样内容的一本书。”③对布什主义持强烈批评态度的罗…  相似文献   
77.
78.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其现实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协作意识,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丰富道德内涵、协调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凝聚民族力量,再现华夏雄威,促使国家振兴、民族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9.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对法律与道德的性质和负面效应的分析,认为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关怀,以德治国更需要法律保障。只有将法律与道德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法主德辅”,才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