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66篇
工人农民   87篇
世界政治   2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篇
法律   1648篇
中国共产党   3118篇
中国政治   4017篇
政治理论   1342篇
综合类   18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1082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诚信是道德之本,是做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政治、司法等领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诚信现象,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最终有效地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诚信的维护和恪守离不开教育的实施、制度的规范,更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加强法治建设是促使诚信回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93.
刘好香 《前沿》2003,3(4):81-84
通过深刻剖析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揭示建设先进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必然,提出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道德与法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现实中道德与法都有所缺失,急需要加强建设。加强道德与法的建设要采取多种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李丽红  伍妍 《湖湘论坛》2003,16(2):18-18
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过程中 ,应当准确把握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制度道德优先于个人道德、道德他律优先于道德自律三个基本原则。一、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首要问题是主体问题 ,就是“谁以德治国的问题”。它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当政者的由上而下管理国家各级政府事务的官员 ,一是广大的普通公民。以德治国必须从这两个主体着手 ,尤其重要的当属官德问题 ,官员的道德修养是国治邦安的前提。中国传统儒家德治理论历来主张以德化民 ,强调为政者应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孔子认为“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相似文献   
996.
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原则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工人阶级先进世界观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崭新概念。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都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所规定的导向,才能取得实效。正确地理解和实践集体主义的原则,还须区别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弄清集体主义不等于忽视个人利益,不存在“合理的个人主义”。把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保证集体利益前提下发展个人利益,必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才是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97.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兴的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相应的伦理道问题.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任何伦理道德也都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事物和道德的配合出现了错位.面对网络发展中初见端倪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根源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之中。道德观念作为一定社会的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最先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并且向社会结构的其他部分传导着新时代到来的轰鸣。当代中国冲破封闭僵化的传统体制,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实际生活的变  相似文献   
999.
施平  未风 《小康》2004,(8):18-23
2004年6月,湖南常宁市81岁的 离休干部、中共党员萧一湘撰写的《改 革开放以来干部的底线--"三 穷"》一文,摆在了《小康》记者面前。 该文解析了常宁这个内地经济落后县 市多年来的官场生态演变过程,提出 了所谓"三穷干部"的概念。"三穷"者, 即文穷、道穷、财穷。文穷,就是当地 官员受教育的机会较少,多数文化程 度不高;道穷,就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 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员缺乏理想和信 仰,做官只为求财,或者只是当作一个 "饭碗",心目中少了"执政为民"四字; 财穷,就是因为当地经济长期来停滞 不前,政府财政非常拮据,基层官员的 正常收入普遍很低,家庭负担较为沉 重。萧老先生认为,国家正处于转轨时  相似文献   
100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践呼唤青年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的创新。改革开放的新环境塑造了当代青年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接受特点。实践经验表明,只有根据当代青年的接受特点,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方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