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购房合同上写明购买的是16.17层的房子,拿到手的却偏偏是14,15自然层的房子。而引发这一怪事的原由,竟是房屋开发商避讳“不吉利”数字跳层编号惹的祸。那么,民间避讳“不吉利”数字的习俗能得到法律认可吗?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避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考史之"学"浩博,纵的方面已超越同时代的其他考据大师,学逾三代,通贯古今;横的方面尤重官制、舆地、氏族谱牒之学,还把精通方志、金石、避讳之学等,作为基本的知识储备,使它们都成了善事(指考史)之利器.此前笔者曾作文详论,限于篇幅,未能对方志、金石、避讳学在钱大昕考史中的作用予以评述.若以此定格,非但失于完整,而且不够充分.故特为前篇作续,缀文以求补遗.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避讳     
朱筱新 《党政论坛》2011,(10):50-50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引发了人们对于《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百家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着怎样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特撰写此文,以飨读者。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就像谁都知道《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出自《百家姓》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普遍会遭  相似文献   
16.
卞仁海 《求索》2015,(1):158-163
避讳是指语文生活中或行为方式上的避忌现象,避讳学就是有关避讳研究的一门学问。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中国避讳研究的最显著特点。然而述而不作的治学思想、通经为第一要务的功利目的,导致人们长期关注避讳材料的整理而疏于避讳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陈垣《史讳举例》以前的避讳研究,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避讳学。二千多年来的中国避讳研究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先秦至明代的避讳史料学时期、清代的避讳学萌芽期、近代的避讳学形成期、现代的避讳学发展期。避讳学和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文献学、文化学等诸多人文学科密切相关,但是,不能沦为其附庸。我们应该走出"盲人摸象"的误区,建立独立的一般避讳学。  相似文献   
17.
避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所谓避讳,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在文字或口头上要用特定方法加以回避,不得直书或直称.避讳,起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唐宋,弛于元蒙,复又严于明清,直到民国还有这种现象。现代生活中把“直呼其名”仍视为失礼,也算是避讳的一种遗风吧。古人敬其名,《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可见周朝人已用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来表示尊敬。  相似文献   
18.
避讳     
五月一日是丽丽的生日,中午,丈夫阿文一头扎进厨房,准备烧几个拿手的好菜,慰劳慰劳妻子。突然煤气没了。阿文赶紧给煤气公司打电话。电话刚接通,却被妻子按掉了。  相似文献   
19.
林建和 《法制博览》2009,(24):42-43
古代人讲“避讳”,即子女避祖、父名字讳,臣民避君王名字讳。一般地说,是在写文章、谈话时避开要避讳的字,通常是用其他字来替换。普通老百姓的避讳还好办,而帝王的避讳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强制特点,弄不好就会被杀头。  相似文献   
20.
牛年春节来得早,可虎年的春节却来得迟——明年的大年初一要到2月14日,所以从节气上说,牛年的年头和年尾有两个立春,被称为两头春,又称双春。通常,人们总对双春之后的无春年有所避讳。在民间,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常常认为没有立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