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56篇
中国共产党   676篇
中国政治   738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晓荷 《工友》2008,(7):40-41
鄂西北山区成长起来的涂汉军对家乡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家乡人民的病痛、疾苦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因此,打小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祛除病魔,悬壶济世。1985年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涂汉军被分配到了郧阳  相似文献   
282.
针对山区中学生的实际,正确进行学生的英语入门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所以教师教学中正确体现新课标思想及理念,用教师自身的仪表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们进行学生英语入门教学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83.
本文对绿色企业进行了界定,论述了绿色企业的适应性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如何兴办绿色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4.
吴平 《今日民族》2005,(5):21-24
五百多年前,青海湖畔的一支游猎民族南下澜沧江河谷,辗转迁徙到今天云南省临沧市的南美一带,住在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自称“拉祜”,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拉祜族”,1987年,这里正式成立了南美拉祜族乡,从此,南美拉祜族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定居下来,南美拉祜族山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翔区西部的高寒山区,距离县城48公里,全乡有28个村寨,4万多人。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南美拉祜族的住房是原始吊脚楼,称为“木掌楼”。按习俗,盖一间木掌房的木料要由一棵树改锯出来,其中包括长3、5米左一棵树撑起的“土掌楼…  相似文献   
285.
杨晓春 《南风窗》2007,(22):94-94
Edouard Loubet站在卢马朗(LOURMARIN)的阳光底下,自家餐厅的小院里,非常干脆地否决了我要去村里其他餐厅吃个沙拉当午餐的想法。他用真挚的眼睛看着我,向我发誓马上就让我吃到我这辈子最好吃的沙拉。我从来没有怀疑过Loubet的厨艺和营销才能,他年轻得志,英俊而善于跟人打交道,能同时令美食家与旅行者疯狂。  相似文献   
286.
刊中报     
《精神文明导刊》2005,(6):32-33
环卫工人动“点子”,“巧治”300公斤污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市容局技术革新出成果;一句话新闻;清华校长“坐骑”与豪华公车;清明节的另类祭品;开过“大奔”吗?  相似文献   
287.
《世纪行》2012,(6):31-31
5月28日下午,湖北省政协常委专题协商会协商讨论“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8位同志作专题发言。省政协主席杨松讲话,副省长赵斌听取发言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主持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涂勇,省政协秘书长王树华出席会议。本刊摘要刊发8篇专题发言材料。  相似文献   
288.
董希如是湖南省平江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扎根红色土地25年。他选择基层理论教育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高昂地传递着党的声音,把真理播遍山村。他巧用方言、俚语、故事,把一个个看似很深的政治学、经济学理论带着欢快的笑声植入百姓的心中。25年里,老董把自己讲成了平江老区百万人民心中的明星,讲成了“感动平江新闻人物”“岳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全国理论工作先进个人”,讲进了中国文明网“敬业奉献好人榜”候选名单。面对荣誉,他谦虚地说:“我只希望自己是山里的一只火把,尽量把自己的光发出来。”  相似文献   
289.
田秋一生,办了很多大事,其中以开发贵州文教为最有功劳。他在朝廷做谏官期间,以他亲赴昆明应试之苦,耳闻目睹贵州学子远赴昆明应试之辛劳向皇帝上《开发贤科以宏文教疏》。疏中生动地叙述了学子们起赴云南应试文种种困苦;"有家贫川资不敷者,有幼弱而不能徒行者,有不辛劳而返于途中者,至于长跋涉中冒瘴毒而病于途中者往往有之……"。嘉靖十六年(1537)贵州首科乡试,从此贵州省有了自己的乡试科场。田秋为庆贺贵州有了自已的乡试孝科场,鼓励学子上进,为所有考生义买了首科考卷。之后,田秋为了发展贵州教育,培育贵州人才,从长计利,结合贵州山区人民多贫困的实际,他率先拿出一笔钱,并倡导士绅共同捐买了卷田。免除了应试贫困学子缺钱买卷之忧。故贵州乡试自明嘉靖十六年首  相似文献   
290.
怒江州是一个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自治州,目前,有近一半的农村人口还处于深度贫困之中。客观地看,这部分人口已经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只有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