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希望以此实现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益。但在司法实践中,举证时限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2.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检察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基于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规定了释明制度,由于刑事诉讼尤其审前程序中的控辩力量对比更甚于民事诉讼,释明制度的引入成为必要。检察权既具有司法权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相对超然性,人民检察院应成为审前程序中行使释明的合适主体。检察释明的对象不限于控辩双方,应扩展至其他诉讼参与人及一般公民,具体释明内容因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最终意义在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3.
论释明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规定了释明制度。本文通过对释明制度的渊源、立法例的介绍,以及对释明制度的理念探讨,阐述了该制度的实质。笔者围绕审判实务,全面论述了释明的范围与内容,释明在立案、审前、庭审等各诉讼阶段的运用规则,强调审判员应本着诚信、中立、规范、适度原则行使释明权。  相似文献   
184.
刑事公诉案件的审理对象包括犯罪事实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应判处的刑罚.只有在犯罪事实方面,法官的审查范围受检察官指控的限制.而触犯的罪名以及应受到的刑罚,都属于法律问题,由法官自主判断,不受控诉范围的约束.但法官应就案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适当的释明或指示.  相似文献   
185.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殊性,使禁止突袭性裁判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和困难。德、日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律观点变更”及“起诉书的变更”的规定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刑事诉讼禁止突袭性裁判的历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但目前在犯罪事实增量、量刑情节及法律适用、认罪认罚和二审案件,以及改变证据构造上,仍存在突袭裁判。防止突袭裁判,应当明确若干法律界限,在增强程序正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诉讼释明,确认突袭性裁判违法性,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