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255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3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2篇
法律   2220篇
中国共产党   3233篇
中国政治   5145篇
政治理论   912篇
综合类   13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406篇
  2011年   1208篇
  2010年   1070篇
  2009年   1132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32.
樊文 《中国司法》2005,(5):43-47
全球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提高商务活动效率、延伸商务活动范围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人员发表的预测报道,自2001年起,全球公司电子商务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70%,至2005年将达到4.3万亿美元①,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电子商务完备的双向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和快速的交货方式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颁布,并于2005年4月1日实施,这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为我…  相似文献   
33.
平和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劳务转移每年收入3.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7%,这样一个数据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魔力把这个农业大县的农民纷纷从田间拉上岸,开辟一条亦工亦农的新路呢?请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相似文献   
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刻把握,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虽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和制约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特别是依法执政的进程中,依法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大改革,已越来越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工作切入的重点。依法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大改革,就是要顺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35.
城市化发展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成安 《唯实》2002,(4):29-33
在我国,户籍制度之所以长期得以维持,重要原因是人们一直以为“取消户籍管制政策会导致农民大量进城”,并引发难以治愈的“城市病”问题。实际上,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并不必然引起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问题也并非像洪水猛兽那样可怕和不可治愈;禁止农民进城所造成的我国耕地资源的粗放使用、环境污染的加重、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小城镇居民“个人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农村病”远比“城市病”严重。因此,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亟需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36.
申玉明 《创造》2002,(9):26-27
一、保山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保山边境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发展提高,全区对外贸易已初步形成了边境贸易、互市贸易、易货贸易、境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工贸易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全区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主要表现为:1、边境贸易继续增长,对地方财政增幅较大。2001年,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240万美元,其中边境贸易完成2105万美元,一般贸易完成102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108万美元。分别占全区对外进出口贸易的64.97%,31.73%,3.33%。边贸进出口总额仍居全省八地…  相似文献   
37.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是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型态,其形成原因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造成的二元结构。在这种分割的市场状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障碍,消除这些障碍,加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本文结合《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将重大危险源分为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非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并介绍了国内关于重大危险源分级的各种方法,指出了静态分级和动态分级的优缺点,针对动态分级,提出了分级指标、分级档数和分级界限三要素,并给出了确定的方法,从而为重大危险源的具体分级及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重大危险源监控在国家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中具有双重的价值,本文分析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内涵和技术特点,提出从安全相关系统及安全完整性的高度来把握其设计原则,建议安全系统与基本控制系统相分离,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强化事故预警功能,以系列标准化建设规范政府与企业端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实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0.
我省是农业大省,烟叶生活是产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烟叶生产,做优做强我省烟叶产业,对优化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