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针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和处置不良贷款措施,对降低不良贷款,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稳键发展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42.
陈淮 《理论视野》2003,(4):28-31
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投资主体。许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在从依靠自身积累的发展为主转变为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整合”的发展为主,从增量投资的贡献者转变为对存量资源重组的组织者。民营企业通过产权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力的增强,而且进入了许多原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领域。 一段时间来,人们对民营企业参与产权购并有较多的不同看法。当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443.
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监管公证业务在许多地区开展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0年起,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又率先开展了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公证业务。这两项公证业务的开展,引起了国内法学界、金融界、房地产界的极大关注。为做好银行信贷资金监管和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等新型资金监管公证业务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总结。研究和论证此类公证业务的可行性、法定性和实效性,确保该项公证业务合法、规范、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公证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2002年3月12日至3月15日。中国公证员协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资金监管公证业务研讨会。我们在编发本次研讨会理论综述的同时,还将以专题或其他形式继续编发研讨会上的优秀论文,也希望各界读者继续关注“资金监管”这一话题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444.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去杠杆、防风险将是近期经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5.
446.
447.
448.
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无序、低效和不公,深刻映射金融法制的缺憾和应对无力。当下,民间借贷之研究正逐渐升温,理论言说众多且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然则从法学视角系统全面探讨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论著却屈指可数,但研究趋势呈上升态势。研究主题聚焦于民间借贷之界定标准、生成逻辑、表现形式、监管及立法规制等。本文梳理并评价学界对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49.
董小君 《人民论坛》2012,(24):46-47
历次美元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新兴经济体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繁荣时候是个"印钞机",危机时候是个"提款机"美元是观察全球金融风险的风向标,1971年尼克松政府的财长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450.
本文从资产质量、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5个核心指标对中国银行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从微观审慎指标看,银行金融机构运行非常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系统不存在风险。可以说,中国银行风险被微观稳定运行所掩盖,潜在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巨大。从宏观审慎方面分析,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两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即融资平台不良贷款和房地产不良贷款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教训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正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