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磊 《传承》2009,(21):30-32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平静地走了。和煦的阳光给初冬乍临的寒潮带来了一丝暖意,却留不住他的离去。作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  相似文献   
32.
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辞世,享年98岁。第二天,北京在深秋季节里,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冒雪赶到中国航天大院的老宿舍,吊唁这位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  相似文献   
33.
钱学森是共和国几代人都非常熟悉的杰出科学家,他的驾鹤西去,令我们悲痛;他的传奇一生、杰出贡献、科学精神和道德楷模在中国的天空划过耀亮的光芒,并将继续照亮未来之路。本刊也和许许多多的人一道,回忆他,怀念他,拨亮心中的明灯,为大师远行照路。  相似文献   
34.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不仅在系统科学、航空航天等方面功勋卓著,而且通过身体力行、书信来往和座谈会等形式引领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全面展示钱老信任、重用、关心青年人的心路历程,展示他瑰丽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35.
夏日  郝诚之 《实践》2007,(8):24-24,25
读完国防工业出版社精心推出的《钱学森书信》十卷本之后,面对老科学家直抒胸臆、遒劲俊逸、行云流水、亲笔书写的3000多封信,我们被其中对少数民族的高度关切和厚重挚爱深深地震憾了。  相似文献   
36.
《精神文明导刊》2014,(5):44-45
钱学森(画外):冯·卡门教授?请进!蒋英:教授,您好!冯·卡门:你好,孩子!钱学森:哦,英予,你快去给教授泡一杯绿茶!冯·卡门:不!不用了!蒋英:怎么了?教授?冯·卡门:我不想喝。  相似文献   
37.
一个幽灵,"应试教育"的幽灵,依然在我国教育版图上徘徊;"应试教育"魔咒笼罩在许多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学生家长心头已经多年。这个魅影至今挥之不去。每个有教育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在思考如何破除"应试教育"魔咒对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禁锢。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曾经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到了明朝中期就陨落了?为什么如此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没有成就一个强盛的近代中国?"这就是萦绕中国人心头许久的"李约瑟之谜"。当"李约瑟之  相似文献   
38.
邓稼先由于功勋卓著,得过许多大奖,不少人问过他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1986年5月,在邓稼先病危期间,远在美国的挚友杨振宁赶回来,到医院看望他。在这次会面中,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当时,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回答,奖金是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以为他们在开玩笑。许鹿希说,这是真的。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总数是1万元,单位里平均分配,人人有份儿,是  相似文献   
39.
2013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凭借他在爆炸力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西南联大到清华,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人生轨迹中,郑哲敏身上烙有许多"大家"的印痕。其间,郑哲敏与其两位恩师——启蒙老师钱伟长先生、博士生导师钱学森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两位"大家"的引导之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做学问、做人的基本原则。启蒙老师钱伟长1943年,郑哲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  相似文献   
40.
<正>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应该说,人之将去,其言也真;人之将逝,其言也勇。已经膝盖上被毛毯的钱学森老人,就曾经当面向总理提问:当今中国为什么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实在是不给中国学官们面子。中国的学官们,也实在是觉得没面子。所以,由"我们先前……阔的多啦"外延而来的"我们其它……出的多啦",便成了中国一些学官们的抵挡钱学森之箭的盾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