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检察机关文证审查职能作用,有其法律地位,通过其对审查技术资料证据实现其作用,是检察技术进行法律监督的体现之一。有其对技术资料证据审查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92.
李玉杰 《前沿》2010,(8):172-174
20世纪中叶,以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反思了现代启蒙精神的悖论,"文化工业"是这一启蒙悖论的集中体现。文化批判理论自问世以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至少在现象层面上可以发现,文化工业在中国已渐成规模,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3.
文化工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显示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即生产愈来愈多的物品以作消费之用,资本主义的文化目标就是消费.后现代主义与文化工业的合流,证明了资本主义对传统文化,包括资产阶级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最后解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意味着"文化统治和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经济阶段"这一"新的社会样式"的出现,从而不得不接受后现代主义带来的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94.
法医学鉴定结论是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认定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诉讼证据。要正确地认识、运用法医学鉴定结论,充分发挥法医学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文证审查。笔者就多年公诉实践和法医检验鉴定工作的实践,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谈谈法医学文证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对法医学鉴定结论进行文证审查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而作出的结论,它比其他证据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鉴定结论一…  相似文献   
95.
郭华 《中国司法》2010,(6):93-97
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是指对涉及司法鉴定存在疑问或者争议的问题提供司法鉴定咨询、进行文证审查以及协调指导司法鉴定相关工作的特定组织形式。这一特定组织在实践中为有关部门提供解决疑难鉴定的专家意见以及消解司法鉴定纠纷或者相关鉴定争议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  相似文献   
96.
《中国民政》2010,(3):48-48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民政局局长律文忠认为.民政乃国政.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着力在“四个基本”上下功夫,不断推进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7.
茅家梁 《法制博览》2008,(20):52-53
丹书铁券民间也称它为免死牌,大概产生于汉代,这是帝王让朝廷功臣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一种契券。因为是用丹砂在铁板上填字,故此得名。丹书铁券,瓦状,长尺余,宽二尺,分左右两块,左赐功臣,右藏皇室仓库——内厨。如果功臣或其后代犯法,则取券合之,帝王推念其曾经立下的功绩,予以赦免。后来,为了表示铁券上承诺的庄重与神圣,填字时有的是用金,有的是用银。民间又称它为金书铁券。  相似文献   
98.
《新湘评论》2008,(10):1-1
写作就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你可以在学识、技巧各方面已有足够的准备,但是没有一个契机,它还是不能成文。就像一座火山,它可能百年千年才喷一次,也可能永远地怀抱岩浆,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99.
日本女性作家野上弥生子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创作。她的文学世界真实而丰富多彩,作品题材虽然繁多,但却有一种“真实”贯穿始终。本文从时代背景,作家经历来考察野上的文学作品,把野上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解读其中所蕴涵的“真实”。了解文学作品的包容性和作家本人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00.
龙志毅 《当代贵州》2010,(14):46-46
探秘的好奇心逼我前来,别无选择的处境逼我踏着泥泞登山。这"逼"却是来源于自觉自愿,也就逼得痛快而心安理得了。逼上红岩观"天书",换来一个启示:西线风景美,可惜无"人文"的概念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