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2篇
  免费   102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01篇
世界政治   2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5308篇
中国共产党   552篇
中国政治   1301篇
政治理论   167篇
综合类   10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812.
中美两国对专利侵权行为的规定比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13.
刘刚 《知识产权》1999,9(5):40-41
近期,笔者受托代理了一个“豆制品箱”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在代理工作中,笔者颇有些体会,想在此与同仁们做一交流。 该案的当事人双方均系同一市内经营豆制品的同行企业。一审原告方(下称甲方)从某塑料厂购入的四个侧壁皆封闭的矩形塑料冷冻盘,在其两个长侧壁上各钻了三排圆孔作豆制品周转箱用,并于1996年7月5日就其提出“豆制品箱”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后经中国专利局审查批准,于1997年4月24日被颁发专利证书,1997年5月21日被给予专利授权公告。该案的一审被告方(下称乙方)在1996年12月投产时,也从同一个塑料厂购入同样的塑料冷冻盘…  相似文献   
814.
能否以仲裁方式解决我国专利侵权纠纷,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我国仲裁法生效已逾两年,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纠纷主要替代途径——相对诉讼,开始在我国对所涉民事领域全面发挥作用。而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及专利授权量的递增,我国专利侵权纠纷呈攀升之势。这样的背景之下,上述问题或者换言之即仲裁能否成为专利侵权民事冲突的一个有效救治途径,应该说具有较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15.
我国侵权责任形式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一般做法,绝对权请求权应当与侵权责任分离,我国侵权责任形式也应分别纳入传统上的"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之下。因此,我国侵权责任形式应当仅包括两类,即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在采金钱赔偿主义时,我们应赋予受害人选择权,但其必须受诚实信用原则的限制,且在恢复原状不可能或者需要不成比例的花费时应当选择金钱赔偿。  相似文献   
816.
【裁判摘要】一、股份公司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后,在被确认无效前,该决议的效力不因股东是否认可而受到影响。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是否已实际履行,并不影响该决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817.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818.
搜案     
《法人》2009,(11):9-9
五粮液遭中小股民起诉;松下等因垄断遭重罚;招商信诺违规销售被罚10万;统一商标侵权被判赔20万。  相似文献   
819.
<正>海口一个6000多套限价房项目仅销售给公务员,房价约为每平方米3000多元,远远低于周边的25000元的普通商品房价格。6月22日,海口市直属机关事务管  相似文献   
820.
徐聪颖 《时代法学》2010,8(3):61-68
就“初始兴趣混淆”的性质而言,其与传统的“售中混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止商标识别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商标法的规制范围。而在“初始兴趣混淆”的认定问题上,商标法也无需为此单独创设有别于传统混淆理论的评判规则,只要法律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基点妥适协调商标权人与竞争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将会对商标的识别功能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