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131篇
中国政治   570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11.
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发展使其区域金融集聚发展壮大成为可能。本文借助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并根据长三角金融业的现状,试图对其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以便对其过渡到下一阶段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发展》2009,9(5):5-9
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也将继续承担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金融危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从国家战略和国际视角的高度,探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113.
申办世博会的成功,不仅是上海的历史机遇,其示范性和带动性也将极大推动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的全国范围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4.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正在实现从发民外向型经济到经济围际化的转型,使自己具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5.
长三角南翼、宁绍平原西部,有一个古镇名为“钱清”。相传东汉年间,会稽郡太守刘宠因政绩显著而受褒奖,在奉调离任时,当地父老持钱相赠至西小江边,刘宠示意只取一枚投入江中,江水顿时清澈见底,“钱清”始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6.
东部都市圈产业升级转移与区域多极带动发展是当前国家协同推进的两大战略。在长三角转型扩围过程中,承接转移的长三角腹地安徽实现省域崛起和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肥区域继续实施极化推进战略,打造成为安徽江淮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并最终演变为长三角都市带的次级中心。当前在努力建设皖江安池铜、芜马巢承接转移集中示范区的同时,需着力强化合肥的中心和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7.
龚浔泽 《群众》2010,(10):50-51
<正>21世纪的中国表现出堪称人类历史上对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最强的一波需求。不提各个城市竞相上马地铁和轻轨工程,单就纵横南北的高速铁路高架桥的气势,就预示着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人类的铁路建设历史。火车动车组的出现、既有铁路的提  相似文献   
118.
长三角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江苏、浙江主要党政领导互访;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发表了数十个合作宣言或备忘录;以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固化了商谈成果。其中,以工商部门共同制定的文件最多。  相似文献   
119.
<正>沪杭高铁10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一个月前,就在这条铁路上,中国高铁创造了时速416.6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新纪录。"随着这条铁路的开通,加上已经开通的沪宁城际高铁和明年即将开通的宁杭高  相似文献   
120.
孙军  王智慧 《唯实》2010,(8):131-134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连云港融入长三角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连云港要想崛起就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强与长三角核心城市之间的产业以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对接,而突破口在于,加强与核心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除地区市场分割等。由于长三角目前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长三角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对于连云港融入长三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