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150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我总觉得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仍给人以信心,是因为这些性情温和、深明大义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那些心怀叵测、并不善良的人的存在。开始读《温故一九四二》,我才发现它不是一部长篇小说,它篇幅不长,而且更像是一部非虚构作品。用作者刘震云自己的话说:"《温故一九四二》用的是调查体,但也不是调查的写法,从历史到现实,从资料到采访,是未经  相似文献   
142.
子舒 《党史纵横》2002,(4):9-13
《刘志丹》是一部描写刘志丹革命生平的长篇小说。关于小说的内容,阎红彦提出异议,认为小说涉及了“许多原则性问题”,上书中央和康生等人。康生还没看小说,就为其定了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的写作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相似文献   
143.
当笔者对20世纪缅甸长篇小说创作进行专题性研究时,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就是历史小说在缅甸长篇小说之林中所占有的显著位置。这里的历史小说特指反映缅甸古代及近代(1900年以前)历史生活的作  相似文献   
14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2):25-41
主持人阎晶明(《文艺报》总编辑):张惟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血色黎明》研讨会现在开始!大家都知道,来自福建龙岩的张惟是一位已经年逾77岁的老作家,他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参加革命,长期在福建省的宣传文化部门工作,对革命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作为一位从事文学创作已经50多年的老作家,张惟同志创作了多部传记文学、散文、小说以及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其中革命历史题材是他创作历程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5.
你去过那里吗?"在风光秀丽的大别山脚下,一条古老的小街,有清澈的巴水、神秘的寺庙和漂亮的女人……"呵,这是条神奇的小街。你读过这部小说吗?正由于这条小街的雏形,以《八品乡官》长篇小说而誉满荆楚的乡官作家、黄冈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心明洋  相似文献   
146.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这一美学形态可用"审美化日常生活的散文式叙事"来指称。它涵容了两大层面:"审美化日常生活"属于叙事内容层,具有日常生活原生态的面目与作家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化把握的"心灵世界"的本质两方面特征;"散文式叙事"属于叙事形式层,它具有零散化的叙事结构和感性化的叙事风格两方面特征。这一美学形态的定型与自觉以《长恨歌》的出现为标志,其形成有着个人与历史语境的多重原因,其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性、丰富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与表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尽管如此,王安忆小说的美学形态与她的理论认知似乎又形成了某种背离,这一差异潜藏着她开拓另一个审美空间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7.
《中国公证》2008,(5):57-59
下午做了几个翻译,很顺利。因心里一直想着黄燕,所以临下班黄燕过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像突然出现了一轮太阳,又明亮又温暖。我迫不及待地向她报告道:“我已经上班了!”  相似文献   
148.
郝拴记 《中国公证》2008,(12):59-60
这一夜,我彻底失眠了。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把我的心都快折腾烂了。老妈像突然老了许多。特别是受不得刺激,一点动静都能引起她不小的惊悸。她这是怎么啦?今晚吃饭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难道是因为这个老舅的出现?这个老舅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如此让老妈害怕?原来他在哪儿?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49.
寻找杨子荣     
档案,因藏于高阁而神秘;档案,因还原历史而权威。本刊自本期始与山东省档案局合作推出“档案故事”专栏,这里有战争年代的隆隆炮火,也有秘密战线的剑影刀光;这里有伟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也有普通人生命中的闪光……文章资料全部来源于馆藏珍贵档案,且其中许多内容为首次对外公布。历史在这里还原,现场在这里重现,疑云在这里澄清,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的记忆,细细品味档案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0.
冯建福 《奋斗》2009,(12):62-63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挺进高寒》,是作家吕中山继前一部纪实小说《兵工厂长》之后的又一力作,与后者不同,它记录了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段史实。那时祖国北疆的大兴安岭,还是交通阻塞、人迹罕至的苦寒绝域。这里有崇山峻岭、飞禽猛兽、世代生活于斯的土著民族,更有丰富的地下矿藏、莽莽林海中的绿色宝库等待开发。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1964年隆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10万官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进驻开发大兴安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