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4):60-63
<正>早在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提出"门罗主义",其中一条即美国对欧洲列强之间的争端保持中立。其后,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到1914年,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后,美国基本上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对大战采取冷眼旁观的局外人立场。但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美国对德宣战。是什么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不顾长期奉行的中立立场,奔赴残酷的欧洲战场的?美国参战的真实理由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章永乐 《探索与争鸣》2022,(1):164-176+180
1900年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演讲中提出,应将美国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扩展至菲律宾乃至亚洲。此议不经意间介入了美国在赢得美西战争后关于如何重新定位“门罗主义”的辩论,引发了美国主流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伍廷芳的提议是其“均势外交”思维方式的运用,其立场和思维方式与梁启超、孙中山等受到日本“亚洲主义”影响的旅日精英存在显著差异。对比伍廷芳与美国论者对“门罗主义”的再定位,有助于理解20世纪初中美两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互动方式,丰富既有的对于“门罗主义”全球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美拉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奥巴马延续了第一任期的拉美政策,至今尚未出台有实质意义的新政策倡议。2013年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美洲国家组织演讲时宣布了"门罗主义"[1]的终结,其基调无疑反映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性反思,但这也仅是美国调低霸权姿态,并不会对美拉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威尔逊主义以及杜鲁门主义都是其新的演变形式。门罗主义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威尔逊主义将美国推向世界,奠定了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指向;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宗旨。三者之间有抛弃、有继承、更有发展,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受到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独立后的印度将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视为势力范围,排斥任何外来力量,以确立印度的主导地位。印度实施门罗主义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其进攻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印度与其他域外力量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