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3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谢岩福 《传承》2013,(3):131-1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为我们描绘了新世纪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何树立闽东文化品牌,提升宁德文化的知名度,将是摆在闽东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2.
闽东大山深处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在涓涓溪流之上,架设着一座座廊桥,犹如彩虹卧波,连接着山里山外。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迎着清新香甜的山风,我有幸先后拜访了柘荣、寿宁、周宁、屏南等县10多座木拱廊桥,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63.
浩瀚东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的摇蓝,而碧波万顷的闽东海域曾经孕育了共和国人民海军的前身。这后一句话是曾任海军司令员的叶飞上将所言。叶飞应该是人民海军最早的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闽东苏区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34年,他领导下的"人民海  相似文献   
64.
《福建党史月刊》2012,(10):38-41
连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连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革命斗争.为推倒“三座大山”.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称誉.为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增添了光彩.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65.
夜袭丹阳     
活跃在连罗地区的闽东工农红军13独立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第一支队”。1934年1月2日支队政委杨而菖在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共连江中心县委为了更好领导革命斗争,在透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闽东工农游击第13总队基础上扩编为闽东工农红军(连罗)第13独立团,魏耿(后叛变)为独立团团长.陈祥榕为政委.杨采衡为参谋长。扩编后,部队随即由魏耿、陈祥榕、杨采衡等带领开往罗(罗源)古(古田)交界的丰余、小善、罗厝前一带活动.避开国民党主力部队的“围剿”.开辟新区.发展武装。  相似文献   
66.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1-1,4-6
<正>福安市地处闽东北沿海、环三核心区,是一座山海兼备、经济活跃、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辖2个经济开发区、22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5万。公元1245年置县,宋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得名。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为地级专员公署所在地,1989年撤县建市,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全  相似文献   
67.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在重重压力下,日军决定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师团北上集结待命,撤到较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驻扎在福建的日军也奉命北撤浙江。1945年5月间,中国军队得到情报,日军可能沿闽东沿海撤往浙江。国民党军第70军80师李良荣部准备乘机打个胜仗。全省各地也纷纷准备给日寇以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68.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36-36
桃源战斗以后,我们继续向闽东地区转移。时值8月中旬,天气炎热,伤病员增加到七八百人。在敌区行动,民夫很不好找,伤病员大部分由干部战士抬着走,部队行动异常艰难,迫切需要一个适当的地区把伤病员安置下来。经过连江附近的时候,我们和闽东游击区取得了联系。  相似文献   
69.
叶飞生前所撰回忆录,忆述说陶铸当年亲自指挥了“兰田暴动”,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闽东时接收了闽东党动员来的一千多农民参军,虽未明言却表意明确地排除了阮英平曾代表我方参加了闽东国共合作抗日谈判.但据其他亲历者的回忆及当时的情况,可认定亲自指挥“兰田暴动”者为詹如柏,北上抗日先遣队未及接收闽东党动员来的新兵便离开闽东北...  相似文献   
70.
矢志脱贫、造福人民的必胜信念,弱鸟先飞、行动至上的进取意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品格,开放开拓、山海共赢的创业理念均是闽东精神的生动体现。闽东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仅能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更具借鉴意义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