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22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明中后期,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齐文化与以公安、竟陵为代表的楚文化相互争雄,而相对弱势的吴文化则始终与齐、楚文化并飚诗坛。吴中徐祯卿加盟于前七子复古阵营,却固守其吴文化属性;太仓王世贞作为后七子领袖,但其吴音不改;钱谦益力纂《列朝诗集》,旨在保护吴文化传统。明中后期诗坛上此起彼伏的诗学纷争说明了地域文化之间永远处于碰撞冲突和交汇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2.
福建在对台工作大局中占据特殊地位,也已确立"闽台融合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对台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福建理应更好地发挥"对台前沿阵地"作用,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福建"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闽台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对于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李利民  梅水燕 《理论月刊》2007,(10):126-128
安史之乱诗坛上的诗歌,从风格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盛唐风格,由盛唐到大历的过渡风格,大历风格。文章据此将安史之乱诗坛的诗人分为三类,分别探寻了他们在精神成熟期所经历的朝政背景,从而找到了他们在安史之乱诗坛创作出不同风貌的诗歌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4.
65.
正精神性:行与思的耦合三米深是活跃在当代诗坛的青年诗人,他曾参加过诗刊社第二十八届青春诗会。在散文诗的创作上,他也用力甚勤,佳作迭出,写出了大量的关涉自然、山川、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散文诗,尤其注重作品湛然深广的内涵和精神性。之所以在这里把三米深的散文诗定位于精神性,而不是定位于思想性和哲理性上,就是因为他的散文诗不仅能够慰藉人的精神,还有温润的人文情怀。著名诗评家贺绍俊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座精神的寺庙。按照贺先生的说法,虽然精神性包含着思想的深度和力度,但精神性不等同于思想性;  相似文献   
66.
尹全海 《两岸关系》2013,(10):59-60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洵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其前身为1982年信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的信阳地区“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研究会”,  相似文献   
67.
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两本书——《国学经典导读》与《闽台文化大辞典》撰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可望于今年和明年相继出版。这是在最近召开的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四届五次理事会上透露出消息。  相似文献   
68.
闽台文化交流合作在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共赢良好态势下,依托“五缘”优势,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局势,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但在文化交流向纵深拓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交流如何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形成自身独到特色等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9.
闽台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代代传承,迄今仍相同或相近,形成了闽台文化命运共同体。闽台文化是典型的移民文化,并与海洋文化等相互交融,具有鲜明的内涵特征和精神特质,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推进,历经复苏起步、双向发展、拓展延伸、全面提升4个阶段。在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闽台文化交流始终放射出夺目光彩,呈现其不朽的意义。闽台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入开展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缩影,筑牢了"两岸一家亲"的文化根基,凸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和反对"文化台独"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地方文化产业根源于地方,是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型态,是将地方特殊的意象与特性,经由产业化的组织机制运作,使地方文化能够被消费、认同与创造商机,并赋予地方价值的再现与当地文化认同的提升,使地方文化能以产业发展的模式创造出地方的经济价值。它强调产业发展的地理依存性,以地域性、地方意象为其发展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