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397篇
中国政治   1770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乔栋 《中国减灾》2011,(4):37-39
自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以来,“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成为摆在公益组织面前的真正命题。  相似文献   
992.
连日来,上杭县下都乡各村普降暴雨,致使该乡防汛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确保汛期安全度汛,5月16日,下都乡人大组织部分乡人大代表,在乡政府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冒雨对豪康、三益、五丰村的防汛防洪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  相似文献   
993.
后记     
对地震灾区来说,3年,是一个节点。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自古以来,在四川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创造奇迹的激情和速度。  相似文献   
994.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大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997.
系统梳理英国减灾救灾机制指导理念及制度建设近年来的发展,重点讨论英国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中的伙伴关系,阐明英国公民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借助对2007年英格兰洪灾的案例分析,归纳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98.
1940年代末中共在皖西北地区开展的生产救灾行动,推动了乡村社会对革命的认识。在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中,革命者对乡村既有传统的尊重,意味着革命开始由战争状态下的暴力夺权转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层面。这种生活化的转向,在拉近了革命与乡村社会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革命塑造了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新形象,从而为革命在乡村的最终巩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王有 《中国减灾》2011,(15):42-43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抗灾害,团结各方渡难关。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抢  相似文献   
1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化“四帮四促”活动和省委“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工作部署,8月31日至9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由1名副秘书长带队的首批工作组赴挂帮联系点兴仁县,开展了为期3天的帮扶群众抗旱救灾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