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62.
于荣霞  马会霞  包巨太 《创造》2015,(4):1019-1021
目的通过将《王旭高临证医案》中的消渴病用药在"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上进行空间定位表达,对王旭高治疗消渴病的辨证思维进行量化、直观简析。方法将《王旭高临证医案》"三消门"的7个医案,11首方药编辑、录入"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软件,显示其在寒热、表里、虚实三个坐标轴组成的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并基于方证对应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医案中王旭高治疗消渴病的方药在第5,6,7象限,其他象限未见;有六首方药位于第五象限,属于里实热证。结论在王旭高临证治疗消渴的7个医案,11首方药中,从数学模型上显示证型有里实热证、里虚热证、里虚寒证,这与王旭高的"三消多为火证"和"三消以肾为主"的观点相吻合。利用"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软件将医家的临证用药进行空间定位表达,可直观展示医家的辨证思维在立体空间的变换轨迹,深入了解其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63.
东郭 《新东方》2000,(8):31-31
半阴半阳的阴阳人在神秘的印度达卡有5000位之多,她(他)们聚居在一起,在当地被称为“希贝拉”,梵文是指阴阳两性人,在印度传统中称为“不洁之神”。  相似文献   
64.
儒学行至宋代,气象为之一变,“本体”探讨成为主要学术任务,理、气、心、性等“核心话题”的彰显,昭示着其时代特色与学术水准。司马光与主流儒学有所不同,他通过“中和”范畴,使儒学各德目统合起来,“中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本体意蕴。本文主要从阴阳中和、心性中和、中和养生论等方面及“礼者中和之法,仁者中和之行”命题来探讨司马光的中和思想,以阐述其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65.
中国的阴阳文化渊源悠久,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包含的丰富哲学内涵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数千年。中日阴阳文化有其共性,但在政治地位、应用范围以及文化符号体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6.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67.
常生禾 《学理论》2010,(11):86-87
"阴阳"、"矛盾"这两个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常常互相替代、互相诠释。从逻辑角度辨析,两者是从属关系。哲学宜用"阴阳",逻辑宜用"矛盾"。全用"矛盾",哲学易生只有对抗无统一的误会。建议各就各位。  相似文献   
68.
梁一群 《理论学刊》2007,1(7):104-108
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其所遵循的,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阴阳互补”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理论层面上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及其所遵循的“道”,归根结底是“阴”和“阳”两种基本力量彼此消长互为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模式的理论支点不在某个元点上,而是在整体系统的全面观照下因时因地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以此折中调和来消解有可能发生的不“和”情状出现。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特点,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对待。  相似文献   
69.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70.
《民主与法制》2007,(3X):66-66
第23期《“阴阳存单”引发离奇案》法院经再审后认为.储蓄机构出具的存款单是证明储蓄机构收到存款的惟一有效凭据,也是储蓄机构向储户依法支付存款本息的惟一有效凭据。陈雪持有的3078998号定期存单.是孙松从银行开出,存单记载事项具体明确,存单上的印章真实,符合存单规范,属有效的储蓄凭证。孙松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其吸收陈雪存款及出具存单票据属履行职务行为,至于存单与银行存根联记载的内容不符,不是陈雪过错,银行也不能以此对抗陈雪要求其支付存款本息的义务。因此,撤销原判,并判决银行向陈雪支付80000元存款及利息:驳回陈雪其他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