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22篇
中国共产党   593篇
中国政治   547篇
政治理论   221篇
综合类   3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三个时期来回顾中国共产党自根据地局部执政以来,增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2.
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在我国特有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扮演着特别而又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文化、司法领域从事着积极的活动。在刑事案件中,对于某些事实由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象民事诉讼法那样明文规定单位的作证资格和法律地位。笔者认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忽视甚至排除、否定单位在刑事诉讼证明中的作用是不客观的法律,应当赋予单位证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族群政治的消解,台湾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以及阶级分化凸显,阶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重要的分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岛内阶级政治生成发展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政党动员路线也出现阶级转向。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经济民生议题转向使得阶级话语在政治动员中的有效性日益增强,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阶级政治成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5.
王恒 《前沿》2012,(17):74-76
纯粹的个人自由意志仅有在理论上的意义,个人自由意志只有通过交往在实践形成共同意志才有真正的意义.把权利放在群体中观察,给意志以背景,这样的自由才能具有实践理性能力.这个过程恰恰是伴随着社群主义思潮对个人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挑战”而逐渐形成的.从自由意志向统统意志的转向是民法意志的第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106.
学术与人生     
<正>人生讲气象,讲境界;学术要追比先贤这是一个完全与我自己相关的题目,源出于我个人生活经验。我不讲教条、空洞、套话的东西。两个主题,人生和学术。人生讲什么?讲气象、讲境界。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如果每个人日常生活都在偷鸡摸狗,那么也不可能做出大学问来。学术讲什么?四个字:追比先贤。不是追比你的同学,也不是追比你的老师,要追比千百年来的历代先贤。  相似文献   
107.
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次提出了阶级定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的成功运用和实践证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掌握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伟大目标,实现国家消亡、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08.
权不压法     
正在我国古代,皇帝贵为天子,其个人意志通过至高无上的皇权行使得以充分体现,法条律令也难以约束。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我也偶尔读到过开明君主个人意志服从法令的记载。记得年轻时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得知,汉文帝刘恒就是一位被法令说服过的皇帝。有一次,文帝出巡路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忽然从桥下跑出一个人,惊了文帝的车驾。文帝令护驾的骑士抓了那人,交给廷尉衙门查办。廷尉张释之通过调查得知,是远处一个县的人来到京城,听见警跸传呼,便急忙躲进桥下。过了一  相似文献   
109.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黑格尔法哲学具有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妥协、理智与荒谬三对矛盾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陶立霞 《前沿》2014,(9):46-49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对后来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现代性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道德合理性论证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人类社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道德合理性的构建,不仅是理论的期盼,更是现实的祈求。在此意义上,有必要对康德的道德合理性构建思想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