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22篇
中国共产党   593篇
中国政治   547篇
政治理论   221篇
综合类   3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21世纪以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审时度势,克服了以往"极左"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做法,逐步调整了各自的阶级联盟政策.促使它们积极调整阶级联盟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垄断资本的进攻、不利的政党政治环境和议会选举制度、共产党谋求自身发展和扩大生存空间的需要等.调整后的新政策呈现出广泛群众性、开放包容性、独立自主性、差异性的鲜明特征.总体来看,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对阶级联盟政策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72.
《学理论》2015,(4)
自由意志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而是由许多问题一起构成的,概括来看,就是我们能否自由地支配我们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这么做,支配我们行为的这种支配的本质是什么?本文主要讨论人的自由意志的问题。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大家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强决定论、非决定论、相融主义三大块,而对于这三个观点,又分别有着一些反对的意见,而本文作者则是认同强决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3.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淡化人类驾驶者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自动驾驶系统将取代自然人直接控制车辆运行。驾驶主体的更替不会消除交通运输领域的刑事风险,传统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已经不再直接参与道路安全风险的制造,厘清交通肇事发生后的刑事责任主体是刑法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机理虽然体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自动驾驶系统终究不是生命体,故不能成为刑事责任主体。自动驾驶汽车的本质属于产品,交通肇事发生后,应分别考察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者、生产者、所有者和使用者是否违反注意义务,进而追究研发者、生产者的缺陷产品刑事责任以及所有者、使用者的监督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74.
范世林 《先锋队》2014,(10):23-23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对于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头雁"领导干部来说,此话意义深远,因为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是否过硬,自我要求是否严格,关乎着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人心向背、工作好坏以及事业成败。  相似文献   
75.
民粹主义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表现为一系列激进的大众政治运动,其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力争夺与精英操作。在东南亚,民粹主义是各国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转型历程中已经完成或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现象的广泛出现与东南亚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其次是因分配不公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与中下层民众之间紧张的阶级关系;最后是新生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被具体化为争夺民众支持的斗争。与欧美民粹的左右两极同时发展和拉丁美洲民粹持续影响国家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因素的约束,东南亚民粹主义左右政治发展方向的空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6.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阶级的界定,阶级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而且阶级意识乃阶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阶级分析依然是当今发达国家工人党共产党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定位自身与工人阶级关系以及制定相关策略的理论工具。当前发达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认为,阶级没有消亡,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衰弱,内部分裂,除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扩张等外部因素外,工人党共产党自身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77.
行为主体的意志自由和行为意愿是一个道德行为发生的前提。通常来说,行为主体的意志自由,就是意志摆脱经验领域的外力,进行自我立法、自我主宰。意志自由外在体现就是行为意愿,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为。出于意愿的行为不是出于偶性,而是行为主体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意志慎重选择的结果。可以说,意志自由是行为意愿的内在理由,而行为主体的意愿是为自身的选择承担道德责任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78.
SS餐厅吸纳了餐桌礼仪,追求食物等级,使得西餐厅区别于大众工业食物,培育起中产阶级的食物偏好,转化为中产阶级的文化认同。国家和市场发挥了对中产阶级的建构作用,标准化食物的消费空间支持了中产阶级"社会"的建构,同时也依靠国家与市场的建构力量。中产阶级充分分享了文化多样性的阶层文化,相反他们却是消费标准化服务的社会群体。功能性和操作性是标准化生产与服务的技术核心,外地劳工向技术工人转化。阶级经验以隐匿的方式累积。  相似文献   
79.
杨晓萍 《国际展望》2016,(3):126-141
秩序是指客观现状与主导国意志一致的状态。目前南亚并不存在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安全秩序,就其现状而言,在体系层面呈现出"失衡性"和"交织性"特征,这是构建南亚安全秩序的起点。失衡性决定了印度在传统安全上是南亚主导国的逻辑,而交织性则意味着主导国意志存在被影响的空间,这种状况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目前,印度在构建安全秩序方面的价值取向尚不能通过其官方文件来解读,但很大程度上可通过其与一些关键国家在南亚的战略互动进行解读。在南亚地区,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使中印在传统地缘政治领域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则使"发展导向"成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流思维。第一种互动主要是竞争框架下的中印地缘互动模式;第二种互动主要是合作框架下的"中—印—南亚邻国"互动模式。未来,这两种战略互动模式的发展方向,将折射出南亚主导国的意志选择,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南亚安全秩序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
近年米工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维护和争取权益的集体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已经突破“原子化”、“碎片化”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束缚,正在成为一种型构社会政治发展的阶级政治主体力量.遮蔽工人的“阶级”存在,已积聚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其直接政治后果是消解了工人作为“阶级”的政治实践意义,甚至将工人的合理诉求和正当主张视为“反体制的力量”.如何以积极的政治姿态面对工人的“阶级”成长,主动自觉地把工人的政治诉求纳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轨道,成为执政党和政府面对的重大问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