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篇 |
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篇 |
世界政治 | 3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篇 |
法律 | 484篇 |
中国共产党 | 13篇 |
中国政治 | 69篇 |
政治理论 | 15篇 |
综合类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法官的投诉与惩戒制度,是指法官惩戒机构通过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对法官的投诉,依据法定事由和程序,对法官违法违纪及其他不适当行为.分别不同性质、情节,给予法官一定惩处的制度。关于不适当行为,美国律协的解释是:“看起来不适当是指法官的行为在一个正常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印象:该法官公正执行法律的能力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52.
德国司法判例认为不容许的侦查陷阱构成对被唆使者的刑罚减轻事由,德国学界则主要存在着不容许的侦查陷阱导致证据使用禁止、形成程序障碍或者构成刑罚排除事由等见解之间的争议.本文在归纳总结了各方观点后指出,在德国法体系中,不容许的侦查陷阱之所以不被容许,根本原因在于其侵犯了<德国宪法>第1条第1款所规定的人性尊严和<德国宪法>第2条第1款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对各种见解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3.
依法治国、人民民主、人权保护和政治改革,都将聚焦于新闻传媒的制度变革,新闻传媒的制度变革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而新闻侵权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石和核心在于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公民人格权之间的保护问题。目前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制度已基本确立,但是它与一般侵权法的差异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因此,我国现行的新闻侵权法律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前辈学者经过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经验总结基础上,采用演绎、归纳、比较、例证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闻学与法学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比较,对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四点完善建议。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我国新闻侵权方面的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制定能有所裨益,同时又能在保护公民人格权的基础上提升新闻自由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4.
55.
证明责任制度作为合理分配控辩双方责任的重要诉讼机制,发端于近代国家限制公共权力滥用,保障公民私权的诉讼理念.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究竟对辩护事由承担何种证明责任,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如何配置控辩双方证明责任,以及其在司法适用中有何种效果和作用等问题,殊值探讨. 相似文献
56.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定它是刑事拘留而非行政拘留,所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应当是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57.
【裁判要旨】理论与实务界关于产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笼统表述,对倒置的法律要件缺乏具体探讨,无形中混淆了产品缺陷的证明责任,应予辨正。本案例试图说明:在产品是否具有缺陷这一关键问题上,仍应由受害人举证;在缺陷产品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得以证明的前提下,生产者就免责事由举证;在产品是否具有缺陷这一待证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应由受害人来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相似文献
58.
刑事再审程序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在当前激烈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形势下,这一问题被提到尤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分析我国刑事再审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9.
在赃物犯罪中,犯罪所得物并非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赃物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所得物会由于发生一定事由丽丧失赃物性质。这些事由主要有:归还被害人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缴,因即时取得、加工、附合、混合或者放弃返还请求权、撤销权等丽丧失所有权。这些事由一旦发生,犯罪所得物就丧失赃物性质,此后对该物的处分行为不再构成赃物罪。 相似文献
60.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问题,立足国情,对原有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进行了创造性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准确把握民事诉讼法修改立法精神,正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