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85篇
中国政治   224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于洪霜 《世纪桥》2023,(4):75-7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融合发展,多次对学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在高校办学理念、价值目标、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深度整合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应通过打造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做好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的融合以及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的融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与特色建设、加强“党建带团建”等路径,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02.
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路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课程思政关系着培养人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梳理好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历程的有效经验,研判好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存在的问题,规划好课程思政未来建设的优化路径,对于高校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鲜明价值引领等融为一体。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推进课程整体内容及规划,紧抓课程内容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解读,加强教学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价值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704.
于林惠 《群众》2022,(10):70-70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职责使命。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国之大者”,善作“分内小事”,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做实政治监督,把履行监督首责同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监督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分内小事”蕴含“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就是“政之要者”“责之重者”。  相似文献   
705.
对我们每一位现代人来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在看到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对国外教育的模仿借鉴转变为基于中国社会实践的自主创新,由局部的教育改革转变为系统性教育改革。我以为,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大家一起讨论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06.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贯穿于高校工作的根本理念。教师在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需要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立德树人理念始终贯穿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文章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提升高职学生党建质量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707.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08.
“亲和力”是思政课所展现出来的亲近感、悦纳感,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维度。教育者利用鲜活生动的榜样教育人,对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榜样教育如果运用不当,亦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充分展现其育人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榜样教育目标亲和力、彰显思政课教师榜样引领力、增强榜样教育素材感召力、强化榜样教育方式吸引力,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09.
完进肖蕾 《群众》2023,(6):35-36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对中小学校开展好思政课建设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南京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710.
自清末以降,“新法家”作为一种法政思潮,已经或隐或显地流淌了一个世纪。“新法家”思潮中“隐”的一面,主要体现在章太炎、梁启超、刘师培、沈家本、陈独秀、吴虞等人的著述中;“显”的一面,主要以陈启天为代表。从“新法家”的角度,可以有效地解释从“富强”到“发展”的主流观念史。“新法家”法政思潮在现代中国的兴起,既是“新战国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法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