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85篇
中国政治   249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培育者,必须坚持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辅导员政治素养不高、职业能力不强等。为此,高校要通过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不断提升其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22.
高校既是文化文明传承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新形势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主动作为,切实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为推动高校忠实践行立德树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23.
人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思政课只有回归社会生活,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大思政课”视域,用足用好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思政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大思政课”视野之大、场域之大、格局之大,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2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原有“四史”内容同时并列“,四史”教育扩展为“五史”教育。将“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是新时代对思政课课程建设提出的创新要求。二者的教育目的有一致性,教学内容有共同性,具备融入的实践基础。“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要时刻牢记政治性、务必牢记整体性、密切关注时效性;内容设计上,以“五史”为纲,精心提炼汇总,进行专题化教学;方法主要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课程内与课程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725.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①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②全国高等院校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路径和模式,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26.
于洪霜 《世纪桥》2023,(4):75-7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融合发展,多次对学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在高校办学理念、价值目标、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深度整合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应通过打造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做好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的融合以及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的融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与特色建设、加强“党建带团建”等路径,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27.
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路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课程思政关系着培养人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梳理好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历程的有效经验,研判好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存在的问题,规划好课程思政未来建设的优化路径,对于高校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鲜明价值引领等融为一体。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推进课程整体内容及规划,紧抓课程内容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解读,加强教学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价值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729.
于林惠 《群众》2022,(10):70-70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职责使命。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国之大者”,善作“分内小事”,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做实政治监督,把履行监督首责同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监督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分内小事”蕴含“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就是“政之要者”“责之重者”。  相似文献   
730.
对我们每一位现代人来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在看到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对国外教育的模仿借鉴转变为基于中国社会实践的自主创新,由局部的教育改革转变为系统性教育改革。我以为,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大家一起讨论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