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5):4-25
正武汉会战←徐焕升1938年5月19日,由军委会政治部三厅与航空委员会筹备的反战宣传品,由中国空军从汉口远征日本成功散发。图为胜利归来的第十四中队中队长徐焕升(黄埔六期生)。→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与部属研究作战计划1938年6月至10月,在皖、豫、赣、鄂四省数千里战线上爆发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日双方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图为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在与部属研究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2.
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看,陈诚在解决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了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北用兵,达成了中央军进驻西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49年,陈诚主政台湾近一年。期间,蒋介石背负失败之责,为美国所弃,众叛亲离。临危受命的陈诚,遵照蒋氏“继续革命”之指示,在台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蒋介石的迁台与复出做了准备。与此同时,陈诚的权势日益膨胀,集党、政、军、财大权于一身,不仅遭到了政敌之反对,亦引起了蒋介石的疑忌,蒋陈之间冲突不断。在美国的要求下,蒋介石乘机以美援为借口,迫使陈诚让位于吴国桢,既满足了美方之要求,又削弱了陈诚之实权。  相似文献   
14.
郑剑 《八桂侨刊》2004,(2):62-62
在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系统许多风云一时的人物,最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台湾。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现择其部分,介绍给读者。白祟禧1949年底去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参加党务改组工作。1966年12月2日在台湾去世,终年74岁。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潼关县的骊山(通称华清池)响起一阵清脆的枪声。酣睡中的蒋介石惊醒跳窗逃出,终被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安排的士兵在山坡上一块巨石下抓到。同时被扣的还有随蒋来西安逼催"剿共"的国民党高级官员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钱大钧等十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或称"双十二事变"。从这一天起,至12月25日事变解决,中共中央展开了13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最终使这  相似文献   
16.
17.
牟云青 《春秋》2014,(4):16-19
正试玉要烧三日满盖棺论定真伪知山东省政协驻会常委、民革党员牟中珩同志,于1981年3月12日逝世,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在1981年3月14日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说:"牟中珩同志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对台宣传和撰写文史资料工作方面,作出了成绩,为统一祖国大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当牟中珩走完"将军——战犯——诤友"  相似文献   
18.
张晖 《党史博览》2013,(8):51-56
1949年10月发生的金门之战,对于当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来说,实在是一次及时而又难得的胜利。在那个多事之秋,数百万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只有台湾一隅可以落脚,已经到了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有台湾的学者写文章称,当此之时,是"离此一步便无生路"的时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真个是"抚影生悲、望风泣血"、危疑震撼的时候。"古宁头大捷(金门之战),使我们扭转当时恶劣的局势,获得了一个喘息整理的机会"。关于此战过程,已有较多论述,本文只就双方指挥系统谈点感想。  相似文献   
19.
巩固 《法制博览》2011,(8):60-61
无论在史书上,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陈诚始终被人们视为蒋介石的股肱和心腹。但近几年,随着陈诚的《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家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的《蒋介石日记》等解密史料来看,陈蒋关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亲密,而是有时也冲突得厉害。  相似文献   
20.
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全面抗战,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一直在变化着,最终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同抗日的道路.随着形势的发展,陈诚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蒋介石极度信任的心腹,他的对日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警惕到抗争,再到部分附和蒋介石的意见,即作有限度退让,做相当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