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孙定宇 《传承》2013,(7):48-50
陈诚在抗战中提出过持久抗战的思想,论述了持久抗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日作战的性质等问题。毛泽东也在抗战过程提出了持久战思想。他们的论述各有特点,分别代表了国共两个党派的抗战思想,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不同战场的抗战方式。  相似文献   
42.
张曼伦 《现代领导》2013,(12):40-40
自古以来.凡是想通过军旅生涯飞黄腾达的人都知道,能打硬仗、胜仗才能受到上级的提拔和重用。但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这样一名将军.他屡战屡败,但每次打了败仗之后.反而会受到提拔.最终官至四星上将、参谋总长、“副总统”,成为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党二号人物,这个人就是有名的“常败将军”——陈诚。  相似文献   
43.
《现代领导》2014,(10):40-40
蒋介石很相信曾国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经专门研究曾国藩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为蒋介石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陈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进入黄埔军校读书之后,虽然暗中下决心要创出一番事业,无奈个人条件有限,很多公开的集体活动,很少能够看到他的身影,更无法和当时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和贺衷寒相比,很长时间里蒋介石并不看重陈诚。  相似文献   
44.
正1948年11月6日,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打响。徐州为南京的门户,11月18日,解放军逼近徐州东数十公里的碾庄,南京告危。11月24日,蒋介石与蒋经国商谈时局,已深感党政军干部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如欲复兴民族,重整旗鼓,必须舍弃现有基础,"缩小范围",另外选择一个"单纯环境",进行根本改造,另起炉灶。南京不保后,作为退守之地,国民党只有西南、华南、台湾可供选择。而蒋所言的"单纯环境",指的就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5.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4-34
正1924年,林彪投考第四期黄埔军校。也许是身体不好造成了林彪性格的内向和淡漠,他对校内剑拔弩张的左右斗争并不积极。聂荣臻当时在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他当时是第四期学生,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如此平淡无奇的中等生,校长蒋介石自然不会关心,甚至可能对林彪这个名字根本没印象。蒋介石注意到林彪已经是1933  相似文献   
4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47.
丁莹 《黄埔》2015,(2):66
李树森,字白墨,又名少亭、一苗。出生于1915年9月21日,天津人。李树森四岁时丧父,之后随母亲回到天津老家生活。因父亲六兄弟的子女中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备受祖父祖母和叔伯的宠爱。但是宠爱归宠爱,祖父对他的教育却非常严格。六岁开始,祖父就让他每天早上在庭院内的方砖台上练字,曾拜当时颇具盛名的书法家张伯年先生为师。小学四年级时,李树森的书画作品在学校的展览比赛上均获第一名。从那时起,他  相似文献   
48.
《天津政协公报》2012,(7):31-32
<正>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长女张素我、口述历史作家周海滨撰写的《回忆父亲张治中》(江苏文艺出版社)一书,披露了张治中将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摘登部分如下。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三镇陷落,长沙暴露在敌人面前,形势十分危急。武汉陷落前,蒋介石曾命令陈诚焚城,实行焦土抗战,而陈诚执行不力,蒋介石很生气,随即由南岳飞到长沙,召集高级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滔滔不绝地大谈焦土抗战的重  相似文献   
49.
孙定宇 《传承》2013,(5):48-50
陈诚在抗战中提出过持久抗战的思想,论述了持久抗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日作战的性质等问题。毛泽东也在抗战过程提出了持久战思想。他们的论述各有特点,分别代表了国共两个党派的抗战思想,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不同战场的抗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