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刑法中的减轻处罚,既包括“可以型”,也包含“应当型”。然而,如何解释与适用减轻处罚的幅度,尽管刑法有明文规定,但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存在极大分歧与争议,带来司法适用中的个案不公平。对于刑法作出的只能在法定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即只降低一格)判处刑罚的规定,不能机械地、形式化地理解与适用。刑法规范的解释必须作类型化分析,并受体系解释与当然解释的逻辑制约。当刑法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减轻处罚原则上只降低一格;当刑法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或者“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免予刑事处罚”“免除处罚”时,对于减轻处罚的司法适用,就不应当受“只降低一格”的限制;刑法有关酌定减轻处罚的规定,也不应当受“只降低一格”的约束,最低减轻处罚的幅度完全可以降至罚金刑的适用,即使刑法分则中并没有此刑种的规定。刑法分则的罪刑配置,原则上是针对单个人单独实施某一行为且达至既遂状态而设置的。因此,降低一格判处刑罚的减轻处罚,只针对作为实行犯、实行犯的主犯或者教唆犯的主犯而言,且原则上只具有一个减轻处罚情节时适用。对于从犯、胁从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应当适用、也不需要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