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07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中国学术教育机构的“官本位”程度究竟深几许?在通常的模糊感知之外是否有精确的量化指标?顾海兵教授引入“官味度”这个概念来对此类现象进行量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从五年的动态趋势看,‘官味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官味度’比2003年高137%,年均增长24%。”  相似文献   
302.
恩格斯巧妙地运用隐喻,形象地说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从合力构成要素、作用过程及作用结果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进行多维视角审视。  相似文献   
303.
近代发展观诞生时蕴藏的胚胎发育隐喻(具有固定的目标、阶段步骤,受固定必然规律的支配和决定,普适性)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观;清醒地认识和反思这种把发展机理简单化的胚胎发育思维模式,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适时提出,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种价值性抉择,显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它必将引导中国现代化尽快走出胚胎发育隐喻的发展道路误区.  相似文献   
304.
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到19世纪末,“思想”与“表达”才作为对立的范畴加以使用。作为版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思想/表达二分法反映了私法上的机会平等要求,它给所有的人提供了独立创作的机会。同时,它还缓解了版权与信息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表达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进入私权领域。“思想”与“表达”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隐喻性的,它并不是一个预先将某个作品王于公共领域或者作者专有权之内的原理,而是一种事后描述。在实践中,不应把思想/表达二分法视为一个教条。  相似文献   
305.
康德与席勒的艺术游戏观之间理论承继关系至深,借艺术游戏观二人赋予游戏命题前所未有的严肃性,完善和高扬了人的自由和谐思想。二者共同构成了近代西方艺术游戏观之发轫,对身后艺术游戏论各流派产生了或隐或显、无法逾越的影响,因此分别剖析康德与席勒的艺术游戏论对于还原近现代庞杂的艺术游戏观的理论根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06.
李萍 《理论月刊》2014,(4):89-91
新词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的形式构建和意义构建进行解构,研究表明,新词的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其中隐喻、转喻、类比和概念整合等认知机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型效应。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英语新词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07.
时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浓重的文化信息。中西文化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异性,而文化的多样性反映在具体的时间隐喻表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本文以文化视角审视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最后,揭示语言隐喻现象及其文化特征在历史与社会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从而为我们提供认识自身文化,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08.
常宴会 《探索》2023,(4):177-188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多种隐喻,包括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生命隐喻和容器隐喻等类型。战争隐喻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斗争性,旨在争夺话语权;建筑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特征,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系化;生命隐喻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突出培养接班人的工作目标;容器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工作借助的传播媒介,要求意识形态工作依循传播媒介的特性来提升工作效果。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兼具认知和修辞功能。从认知方面来看,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居于主导地位,反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它要求意识形态话语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变化,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应调整。从修辞方面来看,适度运用隐喻符合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在实际运用时,要特别重视受众的感受。认知与修辞维度的统一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先进性,又要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