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137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9篇
  2020年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翁里  刘一展 《政法学刊》2004,21(2):41-44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始料不及的瘟疫——“非典型性肺炎”席卷了我国大江南北。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公民的良性互动,目前疫情已经得到了阶段性的控制。回首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少数人借“非典”之机大发不义之财;而更多的公民则为了控制疫情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切实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法治国家政府在防治严重传染病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场瘟疫不仅考验了科学,而且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及其法律是否完善。在我国缺乏《紧急状态法》的前提下,政府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采取了(包括“隔离”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在内的)一系列行政强制措施。政府行政权力的底线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能随意压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私权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早出台《传染病隔离法》等相关法律,从立法和执法中寻求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未尝不是抗击“非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2.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多难兴邦,这一充满辨证法的话语,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写照,是民族精神展现,民族力量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53.
《学习导报》2011,(15):33-36
2003年4月,非典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胡锦涛来到广东考察。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一面是非典疫情难以控制给人民群众生命带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4.
针对至今出现的非典后遗症患者要求国家赔偿的现实,本文从医事法与国家赔偿法的角度探讨了应该具有的法律责任,并分析应该解决的问题,认为两者是无涉的,没有法律上的理由。  相似文献   
55.
王忠武  赵文书 《求贤》2008,(10):10-1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相似文献   
56.
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驾驭复杂形势,应付风险的能力。珠海市在抗击非典战役中经验,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7.
非典”疫情的肆虐,人们亲眼目睹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的流动由推进而抑制,由常态而低迷,一度快速发展的经济陷入低谷。随着“非典”的有效控制和日趋平稳,压抑趋缓的资源流迅速回升提速,由低迷而趋常态。社会资源流动由“常态-低迷-渐步常态”的回复过程,使我们深刻感悟到了资源流动对  相似文献   
58.
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 ,对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 ,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着。在抗击非典中彰显的杭州人文精神 ,对于推动战胜非典的进程 ,促进杭州社会历史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非典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我们要战胜非典 ,必须要大力弘扬杭州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9.
在渝东柚乡西部片区,活跃着一支英姿飒爽的交通干警:交通事故现场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非典”卫生检查站,他们挥舞着有力的双臂;在无助的老人、学生、伤员、驾驶员面前有他们和蔼的面容……他们就是梁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第六中队的全体干警,他们的故事在梁平西部片区老百姓中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60.
张彬 《人民公安》2006,(7):21-23
所谓非典型腐败,是相对于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常表现为“潜规则”,或者叫“陋规”,其实际形态则复杂多样。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实在是形形色色的“非典型腐败”生成的良好土壤,从古代的“陋规”一直绵延到当代的“红包”,“非典型腐败”非但没有绝迹,反而越来越呈现出各种花色品种。——易中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