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6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4篇
法律   1539篇
中国共产党   1623篇
中国政治   1857篇
政治理论   895篇
综合类   127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743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进入21世纪,怎样推进发展、创造未来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聚焦之点。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五百年来所以能够实现发展繁荣、走在世界前列,重要的一条就是逐渐摆脱压榨性体制,建设了一种包容性的体制,而包容性体制只有贯彻人本的精神才能够取得持续的繁荣。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形成与本国实际结合的人本的包容的发展体制和战略。建设和发展人本的包容的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当代中国发展伟大成就的取得,就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把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成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实践中融为一炉,开拓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包容和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体制和新战略,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认识是我们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政治思想基础,是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2.
黄宏 《前线》2013,(3):29-30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多处提到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成果",充分表现出一个成熟的政党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把握未来发展规律的文化自觉以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越性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身就是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产物。正是对圣西门、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3.
154.
第一届"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去增长国际会议"(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growth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Equity)于200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2010年,第二届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并发表了《巴塞罗那去增长宣言》。  相似文献   
155.
寻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流动、优才统治、科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人生活及其观念的改变,可以发现,当代西方"才华和无用的幽灵"以及无根基的知识缘由驱逐着"匠人精神",凸显没有任何个性和生命活性的"数据",逐渐边缘化了个体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以及个人偏好,因而生命在"无根"之状中无价值性地存活,这导致了精神与人格分裂成了西方现代人的共同病症。如此,透视现代生活,找寻现代社会的新生活进程与确认新的价值坐标,摆脱所谓人的内在、外在能力的挖掘之取向,锁定"交易"的边界,超越"技能社会"、"技能经济"并进而超越由主义的斯密模式和军事化的韦伯模式,解构现代人生活的"焦虑感"、"恐惧感"与"虚无感",从被遗弃的生存感重新找回、建构自我的幸福。只有认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病症,才可融入并超越现代社会的历史局限,寻到人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6.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带来了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和社会组织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7.
西方危机的根源:制度、国家建构和世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面临严重挑战。这首先表现为一种制度危机,随着经济不平等加剧和社会流动固化,西方文明正在发生世袭化倒退。其次,制度危机反映了西方国家建构模式和文化矛盾等深层矛盾,它们的根源是共同体逻辑和资本逻辑的矛盾。该矛盾带来了比制度危机更危险的结果——共同体的解体。最后,西方现代文明是一种无法自足的文明,依赖于世界体系而存在。现代世界体系的失败将给西方带来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58.
身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转向垄断阶段的历史时期,作为第二国际左翼理论家代表的拉法格,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资本主义私有制、道德和宗教观念等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多维度的批判。尽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曲解和背离,但历史地看,拉法格的这些理论成果总体而言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9.
王玉周 《党建》2013,(6):32-34
所谓"普世价值"的社会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对于"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 "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0.
人物点评     
霍震宇:又一场豪门恩怨上演一年卖出100多幢楼、坐拥香港70%的建筑生意、发明分期付款和按揭供房、10年前麾下资本帝国即有300亿港元身价……这些属于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生前的传奇与荣耀,在他谢世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