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明天更美好     
2009年10月1日,盛世的喜悦充满着华夏大地,绽放的绚烂留给了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胡锦涛总书记宣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  相似文献   
2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湖南省浏阳市构建和谐社会既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又有颇富成效的生动实践,还有进行面向未来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3.
《党课》2012,(18):49-49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论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杜吉明 《奋斗》2012,(2):7-8
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是省委总结历史、着眼当前、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龙江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实践载体。“三创”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创业是龙江发展之基、强省富民之本,创新是民族复兴之魂、前进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25.
朱奚红  倪黎 《群众》2011,(1):37-38
一方千年历史润泽的传统文化沃土如何孕育出面向未来的全新文化硕果?一汪曾经泽被了数万文人雅士的沧浪之水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洪流中甘霖普降惠及寻常百姓?政府搭台、社区给力、百姓当家,苏州市沧浪区以鲜活的公共文化实践回答了上述疑问,唱响了一曲全民齐奏的文化交响乐。  相似文献   
26.
一 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古典学研究。这与社会科学的面向现实、面向未来截然不同。就如黄侃所说:学术研究不在于发现,而在于发明。何谓“发明”?当人类的、民族的、时代的心灵失去了方向、变得支离破碎的时候,最直接的合理的道路是回忆,回忆那个曾经的最淳朴的整体的时代,那种对人生宇宙问题的最基本应对方式,就像回忆大地、童年、故乡、母亲一样。因此,“发明”就是“回忆”,如果回忆不可唤回,那么末世已经降临。因此,对古典的回忆也是一条唯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27.
高原丽 《奋斗》2011,(9):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8.
邓小平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历史巨人。他的政治远见,来自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来自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他的政治远见,主要表现在,面向未来的政治家视野,强调一切着眼于建设;具有远大的世界历史眼光,认为必须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9.
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高举团结的旗帜。这“八个坚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宣言书,回答了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0.
《党建文汇》2001,(10):18-18
《决定》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