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刘岳 《前线》2020,(3):92-93
“亢慕义斋”——谁家的“书斋”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斯(后译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因研究会发起者和会员大多是北大学生及旁听生,又称“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蔡元培同意,北大在马神庙西斋为研究会拨了两间房子,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图书室,大家都叫它“亢慕义斋”。其中“亢慕义”是德文译音,全文意思是“共产主义小室”。  相似文献   
92.
次贷危机之后,动态调整的逆周期监管政策似乎可以成为缓解信贷顺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这种相机抉择的监管方法却有可能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新的干扰。当政策效果存在明显时滞且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时,监管部门应该在增强宏观经济预测能力的前提下慎重采用相机抉择的逆周期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93.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94.
清朝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95.
两扇窗户     
人有两扇窗户:一扇是家屋的窗户,另一扇是心灵的窗户。家屋的窗户是墙洞,是窗框,是玻璃。它要么嵌在墙体间,要么悬在屋顶上。嵌在墙体间的,从外往里望,是别样的门,悬在屋顶上的,从上往下看,是一口天井。开启它,天井牵进了灿烂阳光,别样的门迎来了新鲜气息,使家始终明亮生动;合上它,可以阻断外面的风雨和沙尘。如果室外风和日丽,请一定打开它,给生命一种交流和互换;如果室外刮起了沙尘,请合上它,省得为打扫卫  相似文献   
96.
许燕婵 《前沿》2012,(6):151-154
明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沙田开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新生沙坦的归属权而起的诉讼案件日趋增多,在《盟水斋存牍》著者任期的短短四年内就记录了20余起争坦案。在无相应明细法律条文可供参考的情形下,地方官吏在审判争坦案件时有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其主观判案理念就成为影响案件审判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地方官员往往选择争议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置原则,《盟水斋存牍》作者提倡的"平允"思想就是其中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7.
顺亲、隐亲和谏亲乃是考察儒家孝道的三个重要价值维度。其中,如何化解顺亲与谏亲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的矛盾,成为当前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重大理论课题。理清蕴含在谏亲中的实践智慧,是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道路。在谏亲过程中规范亲子双方对"辩"这一难题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折射出儒家思想丰富的实践智慧内涵。正是基于实践智慧的力量,顺亲和谏亲在儒家孝道的践履中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亲子双方的自我实现、通达有德性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李乔 《北京观察》2011,(4):52-54
九思先生曾著《三平斋夜语》(初集),流布坊间,甚得好评。今又读到他新版的《三平斋夜语二集》。此集新加了一个主题书名,曰《人生大格局》,标识出人生话题在集子中的分量。前后两书,俨成姊妹篇,血脉相连,又各有韵致。"换骨夺胎法"九思作《夜语》,大多篇章采用一种独特文体:先援引一段先哲精言,再生发出自铸的新言新意。  相似文献   
99.
据记载,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决心学习,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精神一直是毛泽东读书的自然驱动力。读《容斋随笔》如同读故事,读轶闻和趣事,可以缓解寂寞、孤独、苦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0.
庄子认为安命顺物是得到幸福的途径,游心逍遥即是幸福的状态。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到顺物之自然之性,再到"游心于淡"以追求内心体验,都是在承认并接受矛盾对立不可改变的基础上,在主观精神领域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以消解矛盾对立获得幸福感。庄子在充满矛盾对立的现实的基础上强调超然自乐,悠闲放达,给人一种神奇、怡悦、旷达的乐观主义之美。在这异化的社会里,这是想要获得幸福感的个体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