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213篇
中国政治   295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潘燕 《瞭望》2008,(16)
动荡的2008全球经济,让中国在每隔三五天便被刷新的指标中成长,接受冲击并冲击世界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这一天,挣扎震荡的沪市 A 股似已做好了向下俯冲的准备,而一季度10.6%的GDP 增幅,8%的 CPI 涨幅,以及超过20%的投资、出口和消费增幅,又在某种  相似文献   
92.
【裁判要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货物价格会因市场原因上涨或下跌,这是正常的履约风险。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一旦合同签订后,就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不能将履约风险转嫁给他人。当合同履行发生损失时,非违约方有减轻损害的责任,但这种责任应当考虑非违约方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3.
田径 《学习月刊》2009,(24):30-30
预期违约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合同的履行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可能会使合同出现无法履行或者无法完全履行的情况,从而给合同的相对方造成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94.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创立的制度,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也借鉴英美法系的制度,在合同法中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然而,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却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上。本文就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
7月23日下午3时,前一天深夜刚从外地返回南昌的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准时来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的会场,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吴新雄说,今年  相似文献   
96.
我国的《反垄断法》是国家基于“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而创设的市场经济基础·肄法律,旨在维护市场有序竞争,落实国家竞争、产业等经济政策,实现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它的实施必将产生一系列预期效应:国家竞争政策统一、反垄断指南具法律效力、“成文法”与“判例法”相融合、为保护国家利益增添新的法律手段以及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等。  相似文献   
97.
人人都会老,人老了,谁来养?去哪里养?6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之际,这根本不成问题。人老了,天经地义是子女养,是家庭养老。60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建国之初提高了35岁,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变为老年型,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  相似文献   
98.
以泉州市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的实践为观察的标本,在比较日本行政指导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法预期在行政指导中的表现与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99.
韩蕊 《民主与法制》2010,(Z1):151-151
如何准确的界定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分标准,刑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这种观点认为是犯罪既遂就是齐备了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条件。第二种是结果说,结果说又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结果说,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引起某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  相似文献   
100.
大学生自我预期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现,90年代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当前,就业压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以及家庭与社会过分强调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是导致大学生自我预期变化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社会原因。高校是引导大学生顺应自我预期变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应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方面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变化,引导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利用现有平台,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