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有新旧两种标准.“旧说”以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是秘密或公然的偷抢行为作为界分标准,“新说”以是否以对物平和的方式抢夺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具有致人伤亡可能性作为界分标准.公开盗窃超出盗窃罪所能容纳的社会危害性的范畴,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刑法中也有相应佐证;“旧说”主客观具有一致性,不会扩大抢劫罪的犯罪圈,适应我国当前复杂的刑法实益.  相似文献   
62.
抢夺罪是侵犯财产罪中的一个罪名。我国刑法规定,实施抢夺行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依法以抢劫罪论处: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抢夺之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量刑。在此,笔者对第二种情况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63.
张祎雯 《法制博览》2021,(2):174-175
关于飞车抢物行为认定,理论上主要存在着:抢劫说抢夺说两种观点,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针对飞车抢物的行为定性上的争议,本文分为对抗性的抢夺和非对抗性的抢夺.非对抗性的抢夺是指行为人与被害人没有产生对抗,僵持的状态,而强取财物,当财物的数额较大时,应该成立抢夺罪.对抗性的抢夺是指产生了对抗...  相似文献   
64.
在我国的传统理论中,隐蔽获得是盗窃罪客观行为模式的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型盗窃举动层出不穷,透露出了以隐蔽和公开为标准区分盗窃和抢夺这一观点的很多缺点;盗窃是以非法管领别人财物为目的,平和的在背离他人意志的情况下,转移别人财物占有的举动;盗窃可以隐蔽进行,也可以公开实施;对别人贴身管领的物实施有形力,并具有致人伤亡可能性的举动才是抢夺;盗窃和抢夺的区别在于:举动是否为对物有形力,而且该有形力是否能够致使别人伤亡。  相似文献   
65.
2016年2月26日,一位名叫马彩云的女子被歹徒剥夺了生命权.随着这一沉痛消息在无边界的互联网上流传,一场抢夺话语权的波澜也在舆论场掀起.这场话语权争夺战的爆发,与逝者的法官身份密切相关.遇害之前,马彩云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的一名法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昌平人,这里有她的根——生养她的家和她深爱的亲人.一定是因为“绿叶对根的深情”,这位会写诗、善绘画的才女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于2001年回到故土昌平,成为一位断分止争的法官.  相似文献   
66.
对于盗窃与抢夺的界分,应当根据实益,着眼于法律合理适用,梳理并约定一个统一的、不因场合、实益而异的标准和法律适用规则。本文倾向是:缩小抢夺扩大盗窃的认定,化解立法中实益"倒挂"产生的难题。结论是:强行力取他人密切持有物的(尚未达到抢劫暴力程度),是抢夺。违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尚未达到强力夺取即抢夺程度)的,是盗窃。行为构成抢夺同时竞合盗窃,择一重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67.
[基本案情] 2000年7月2日晚,犯罪嫌疑人王某将一把15厘米长的起子放在裤袋里,来到某居民小区准备撬盗自行车。行窃前,王某见孙某骑自行车路过,车篓内有一塑料袋,即乘孙某不备,上前将车篓内塑料袋抢走。塑料袋内有现金五千元。  相似文献   
68.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即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但在法学界和司法部门对这一转化为抢劫罪中有否既遂与未遂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影响此条款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69.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行为之一。其中的冒用的含义与民事领域中的冒用含义有不同之处。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更加广泛。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的实质是身份的盗用。我国刑法第196条第三款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盗窃罪定罪并不妥当,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冒用的特殊情况:机器的被骗、特殊身份者使用以及经过授权者不当使用信用卡,其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冒用"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0.
所谓“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著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