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除了电影魅力,香港之所以使世人趋之若鹜,乃是其有观光、饮食、购物三方面的魅力,让人们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 香港美食天堂、购物天堂的美誉,不争而立。但是,香港电影也让它在世界上立足,让它有东方好莱坞之称。让我们为你的香港之旅,多添一份超现实的感觉,带你亲身经历香港电影画面中男女主角的经历,你会发现,熟悉的香港街道景点,怎么多了一份情! 电影中男女主角的激情满怀,我们有香港电影地图,你可准备好了心情,来一段星影大追踪? 庙 街 电影《新不了情》中庙街穿插其中,如在生活上 感到“迷失”的刘青云在这里算命;…  相似文献   
92.
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并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相似文献   
93.
尤拉 《今日上海》2013,(10):30-31
对80后来说,70年代是一种怀旧;对60后来说,70年代是一种回忆;对于70后来说,70年代是一种标签。如果大脑还可能会说谎,那么味觉就绝不会欺骗你。舌尖上的70后,正在上海花开遍地。  相似文献   
94.
洗手做羹汤     
古代名厨,男的有易牙,可惜他那烹子献媚的罪迹,很给舅人丢睑。单说古代女子,精通饮食文化的亦大有人在,且个个都是厨娘级的人物。比如有宋一代,以女子命名的名牌饮食就不计其数,什么宋五嫂鱼羹、王小姑酒店、李婆婆杂菜羹,多了去了。根据叶梦得的记载,北宋梅圣俞家有一位“银索攀膊”的厨娘,欧阳修等大佬想打牙祭还得提着鱼往梅家赶呢。  相似文献   
95.
吃在欧洲     
  相似文献   
96.
胡赤兵 《前沿》2012,(10):115-116
韩剧把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韩国人擅长把他们的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巧妙包装后在电视剧中全面推出,韩剧中对饮食文化的推介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饮食在韩剧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窗口,构成民俗风情的要素,又是维系家庭亲情的纽带与拉近人际关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97.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此便奠定了国人的哲学基础,无论审视什么,都不喜欢用眼睛去审视,而是喜欢用"口腔":把受损失称为"吃亏",把争论称为"嚼理",把写文章的叫"喝墨水的"。  相似文献   
98.
《当代贵州》2012,(14):58-59
苗族、侗族是黔东南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以这两个民族为主线的黔东南饮食文化,主要体现了一种"以酸为主"的民族饮食特色。"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指走的黔东南路趔趄)是对黔东南酸食文化的诠释。在黔东南,男女老少都"嗜酸",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红、白喜事宴会,或是餐馆酒楼,酸食无处不有。黔东南吃酸食的习俗早已有之。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加之  相似文献   
99.
晚清民国的成都是现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与演变中心。成都的满族和回族人口也影响到了现代川菜菜系在成都的定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满族、回族等少民族饮食文化推动了近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菜品制作、筵席内容等方面给现代川菜菜系以影响。生活在成都的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为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饮食品种,大大丰富了成都川菜中的面食、糕点、小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
我们是从广西边陲东兴镇东兴口岸出关到越南的.过芒街,穿鸿基,到河内,进海防,游了五六天,转了一小圈.山是绿的,水是蓝的,人是黄的,要不是语言有别,总以为是转悠在自身的土地上.芒街是忙街芒街位于越南东北端,与东兴镇一水之隔,一桥相连,是越南三大经济特区之一.芒街是老镇,但今日芒街却一色是新房.芒街是忙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群把街道挤得很窄.人们忙着兜售各种商品,有越南的特产如红木工艺品、茵阵茶、绿豆糕、蛤蚧海马酒,这些工艺品、茶、糕、酒摆得满店皆是,琳琅满目.缅甸的玉器在这里也很走俏.其价高低不等,其色五花八门.兜售玉器的满街走,真假难辨,所以轻易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