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389篇
中国政治   540篇
政治理论   125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工会的作为和贡献与其把握时代规律、应对时代挑战的能力与努力密切相关。对于目前的社会时代,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经济起飞的时代,政治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政治转型的时代,法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法制建设繁荣起步的时代,伦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道德秩序重建的时代。而对于工运学者、工会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工会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时代。  相似文献   
22.
2004年,被书界人士称为“执行之年”,其“始作俑者”是一本新书《执行》。作者之一拉里·博西迪是资产价值240亿元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的退休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而另一位作者拉姆·查兰,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商务顾问,在高级管理人员中间以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卓越能力而闻名。由这么两位重磅型人物捉刀,该书分量自然不轻。  相似文献   
23.
资讯     
《就业与保障》2005,(10):31-32
专家观点:四成就业人员20年内进中产研究显示,中国社会现在仍是中下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陆学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社会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员的40%。陆学艺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中产阶层在人口中占到40%以上规模时,政治和经济状况就会相对平稳,社会秩序会比较好,比较安定,社会也比较和谐。陆学艺认为,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他说,中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关  相似文献   
24.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党中央、国务院每遇重大经济问题不时会问计于他们;常出入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决策圈经济学人”。 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吴敬琏。 “小时候,母亲及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吴敬琏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有着几代民族资本家传统的书香门第。母亲邓季惺是我国杰出的知识女性,著名的律师、报业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30年代与丈夫  相似文献   
25.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接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来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节日“送礼经济”,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活经济学家,也会对节假日礼物形成的“送礼经济”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满足,但是一旦在市场化框架下被任其发展而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那么势必在整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26.
长期以来,“首席”这顶令人羡慕的帽子,只戴在一些重要而关键的人物头上,如“首席大法官”、“首席执行官”、“首席法律顾问”、“首席演奏员”、“首席播音员”等等。但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把“首席”的头衔戴在了工人头上,他们推出了岗位首席制,即在岗位序列中设立“首  相似文献   
27.
人物     
《小康》2010,(1):12-12
逝者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支持处于劣势的人们” 1932年正是20世纪大萧条最黑暗韵对刻。但大萧条吸引了当时无数最优秀的头脑,萨缪尔森是其中最热忱的—位。而就在世界即将走出21世纪以来最严重危机的前夜,萨缪尔森却撒手人寰。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界最后—位遇才,  相似文献   
28.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学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冠,也是官、学、研三界最为受宠的“显学”。特别是当京城著名的经济学家开始参与重要的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并屡屡成为中央决策者的座上宾之后,经济学家更是一跃而成为淡泊、清贫的学者群中最为显要的人物。  相似文献   
29.
陈卫平 《湘潮》2005,(3):46-49
虽然同饮湘江水长大,但因为时代、机缘、地域原因,一直无缘拜会杨小凯。即便如此,我们仍一直没有放弃对杨小凯的关注,关注他的传奇经历、学术成就、求索精神、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0.
“我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体’,西方经济学为‘用’。研究经济学要有立场。劳动人民的立场,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立场,是正直的经济学人应有的良心,是共产党人的良心,是不能丢弃的。”这是刚刚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之一的刘国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话。此言感人肺腑,让我们肃然起敬。这让我们联想到这些年缺少这三种立场的经济学家。比如去年,在刘国光、吴敬琏等有识人士认为国民经济已经严重过热,房地产泡沫加速膨胀,亟待政府宏观调控的时候,有几位很知名的经济学家,到处演讲发表谈话,极力鼓吹不是“过热”,而是“过热”论是在阻碍发展:因为“房子都卖出去了”,所以“房价并没有虚高”。还有的不遗余力地大张旗“股”,不提或淡化股市的诸多投机风险、诸多严重脱节问题,误导股民入市,使之被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