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326篇
中国共产党   1629篇
中国政治   1536篇
政治理论   968篇
综合类   7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就其基本内容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既着重于对资本主义的异化批判,也着重于揭露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既着重于揭示生态发展的共产主义向度,也十分强调社会主义政府的基本责任。因此,在当代世界的视阈内,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不仅对于正确地认识当代世界的生态伦理问题,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均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2.
张丽红 《学理论》2011,(16):26-2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理想社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理论支撑来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符合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本真精神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今社会的一种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853.
武秀伟 《学理论》2011,(17):7-8
马克思在吸收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异化现象,以及找出消解异化的方式,对我国当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4.
吴书林 《学理论》2011,(15):28-30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对技术,尤其是对技术的本质,这一对社会起重要作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故从技术的存在论视野和技术的异化与座架两个角度来比较二人的技术本质观,能够促进对二者技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55.
魏森杰  吕浩杰 《学理论》2011,(18):60-6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博大精深,只有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而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两者具有共时性;但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56.
潘际帆 《学理论》2011,(31):50-52
关于马克思自由观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马克思自由观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自由王国的理论却重视不够。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自由王国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如何实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试图通过与目前人们对马克思自由王国的认识比较辨析的方法,达到对马克思自由王国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57.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需要范畴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需要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三种不同视阈深刻揭示了需要范畴的本真意蕴:从本体论上看,人的需要是现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彰显,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尺度;从认识论上看,人的需要是自然、历史、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从价值论上看,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化解特定现实矛盾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主观目的和实现的客观过程二重标准来判定。  相似文献   
858.
苏亚辉 《党政论坛》2011,(13):36-38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本质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使用并非马克思独创,早在马克思以前就有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使用。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这一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一概念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59.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与否定中,在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与追求中,极其深刻地指明现代性内源于现代生产及其资本的逻辑之中,处于历史的流变和矛盾裂变之中,存在于全球性的视阈之中。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化眼光,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形成了他关于现代性的辩证立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我们今天认识现代性问题、建构当代新现代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60.
学院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紧扣发展主题,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研究课题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2006年起至今学院已获得市级科研项目77项,发表教学改革成果200余篇,其中有86篇发表在专业领域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出版著作53部。教学研究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学院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