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焕霞 《学理论》2013,(11):27-28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它是政治学的先驱,《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的基础,赋予了政治学新的面孔,使政治学和伦理学彻底分离。他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政治学带入到一种新的理论状态中,揭示了政治和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余华  束安娜 《人民论坛》2010,(12):150-151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既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也是一部论述权力与道德关系的著作。文章通篇都是关于新君主的一些功利性的做法,特别是在诚信问题上,其经典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将君主的道德观,摆放在了功利性的位置上。君主可以是伪君子,诚信可以是一种手段,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君主利益,而忽视和未能尊重民众及其他团体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3.
谢勇 《工会论坛》2010,(6):130-131
学术或思想阐述中,被阐释者几乎无法逃离阐释者的思想谱系和范式,显然,阐释思想和作为对象的思想并非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通常对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的阐释者相比,迈克尔.奥克肖特这位阐释者没有徘徊在对其个性本身善恶的判断上,而是以自己的几乎所有政治都成了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思想范式阐释马基雅维利这位被阐释者,在奥克肖特眼中,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是始于经验、走向理性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具有其内在的独特逻辑,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产生了其政治思想的诸多特点。《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首先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是为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而生的思想,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以及作者自身经验的局限,是合理的。对《君主论》政治思想的解读不应该超出其存在的时间范围,后世应当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中做现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有政治活动以来,政治技术作为君王统治国家的工具不断的被运用着,政治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的。无独有偶,中国和西方世界都产生了这样的政治艺术。本文从政治艺术的角度出发,对韩非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艺术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世俗、经验的眼光,基于实人性的深层分析,具体探讨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必要性及其取胜和维持的手段,将统一意大利的使命赋予君主专制,后又分析了古罗马和国何以强盛的原因,指出政体循环的普遍规律,并把混合式共和政体作为理想的政体。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腐败观"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政体的腐败"的思路,其廉政思想渗透到对政体形式的研究当中。马氏提出了"腐败的土壤"的概念,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人是容易腐败的,这是造成政体腐败的主要原因。马氏并提出了防止政体腐败的长期的对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马氏的廉政思想依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1,(24):137-138
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童节 《法制与社会》2010,(36):288-288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了帮助意大利君主巩固政权,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假设,提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非道德政治观。非道德政治观的提出,使得他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应当从《君主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并对他的非道德政治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具有复杂的形态,《君主论》与《李维史论》之间的矛盾存在多种看法。马基雅维利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典共和主义的议题做出了独特回应:在自由、共和政体与公共利益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引入斗争的方式发展了混合政体理论;阐述了公民美德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公民美德的各种方式和途径。从西方近代早期政治话语的竞争这一背景出发,可以获得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