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42篇
中国政治   203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助仁 《唯实》2007,(8):159-162
战略高技术及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发展战略高技术及产业的成功经验,即政府高度重视、进行技术预测、加大科技投入、创造良好环境和产学官合作.  相似文献   
62.
《共产党人》2010,(18):25
《指导意见》提出,中西部地区要依托本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并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6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3.
康永超 《世纪桥》2010,(13):60-61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来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同时,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有:高技术推动阶级关系和阶层结构的变化,高技术导致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高技术推动国家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和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知识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我国省际数据就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弹性比较高,知识产权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影响还很小。由此,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我军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军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我军的建设与发展。面对高技术战争对军队官兵文化素质的高起点和高要求,我军除加强科技练兵外,当对我军各级指挥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步伐,加大我国现行《兵役法》兵员质量条件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我军官兵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5月底,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进行了视察。视察团先后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了解航空业、物流业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情况,到郑州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富士康公司、台湾科技园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并深入机场二期工程、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航空港区第一水厂等施工现场查看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同时,还就航空港区生态环境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67.
68.
禾奇 《福建通讯》2001,(1):16-17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正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进入一个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时期。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调整酝酿着新一轮的突破。怎么来认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久前,记者采访了莆田市委书记叶家松,请他谈谈莆田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人们也许能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9.
卢佳 《湘潮》2014,(12):8-12
二战以后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质的变化,高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70.
张永谊 《传承》2011,(1):35-35
城乡一体化,主要是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消除由地域、户籍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达到城乡资源的共享、互补、合理配置,促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