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67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各国政治   513篇
工人农民   1753篇
世界政治   19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2篇
法律   11688篇
中国共产党   41655篇
中国政治   40818篇
政治理论   13643篇
综合类   24065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469篇
  2022年   1396篇
  2021年   1580篇
  2020年   1821篇
  2019年   1398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1507篇
  2016年   2229篇
  2015年   4111篇
  2014年   13316篇
  2013年   11561篇
  2012年   11568篇
  2011年   11732篇
  2010年   11293篇
  2009年   10240篇
  2008年   9916篇
  2007年   7365篇
  2006年   8385篇
  2005年   6373篇
  2004年   4155篇
  2003年   4440篇
  2002年   3677篇
  2001年   3026篇
  2000年   2626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思路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和新需要的背景下,公安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发展和需求,建立起以应用型、实战型复合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深度发挥公安高等教育的行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完善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教育策略,从而全面打造实战应用型公安人才培养新模式,这对于提升公安高等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效果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铭 《政法论坛》2022,(3):117-131
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领域,不仅是科技和法学的深度融合,而且是跨文理学科的新研究范式和新法治实践的全面整合。根据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数字法学的主要范畴可区分为对象论和工具论,对象论主要包括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工具论侧重于数字技术赋能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两类场景。数字法学的主要方法可二分为围绕规范展开和数据建模驱动,前者通过解释或重构法律规范取得成果,后者主要以定义任务设计模型满足需求。数字法学将带来法学教育的变革,亟需培养文理兼修、面向数字智能未来的数字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但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割裂的"二张皮"现象较为严重。文科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专创融合"的特殊难题,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颇为缺乏。在"专创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然命题的背景下,西南政法大学为化解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难题进行了探索,其所建构的"专创融合"框架、实践举措、激励机制与制度安排为文科高校尤其是政法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模式、路径、机制、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赵一荻 《党课参考》2020,(8):125-125
自201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党课参考》一直陪伴着我。工作之余,我了解方针政策、获取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渠道大多源于《党课参考》。可以说,《党课参考》与我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在过去的2019年中,《党课参考》先后推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等,为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4):78-78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小生产和传统文化观念中缺少对科技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历史局限。中国共产党是要帮助中国人民发展生产力的党。只有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变手工生产为机器生产,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才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复习备考、期末考核"的线性化教学造成的高校本科思政课"三性一力"不强的问题,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巨大挑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立体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立体化教学机制,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并以之为内核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
进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新要求、新举措。文章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方面出发,探索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从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组织力、吸引力和执行力,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党领导高校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