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21篇
中国共产党   287篇
中国政治   528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史文苑》2007,(12):30-31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废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过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恢复停滞了十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这次高考,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2.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2):5-5
高考这怪兽,我绝对打不过它。 ——当有网友在微博上请倪匡推荐几本对高考作文有帮助的书籍,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这样回复。  相似文献   
23.
2016年高考前夕,河南省许昌市两名高三学生,因找人替自己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粪专业考试,被法院以代替考试罪单处每人罚金1万元.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枪手替考”现象,2015年11月1日实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代替考试罪.虽然”替考入刑”,仍有考生挺而走险.专家建议,在“考试作弊入刑”之外,制定相应的考试法,不断提升国家考试的法治水平. 两高三学生被判代替考试罪 2015年12月19日是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许昌市某学校高三学生孙某、赵某自感自己的美术功底不太扎实,担心这次考试过不了本科录取线.  相似文献   
24.
韩山 《乡音》2012,(9):12-15
[策划人语]进入9月,通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新生们迎来了上学的日子。屈指算来,中国高考自恢复到现在,已走过了35个年头。曾经,高考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它是莘莘学子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是一条"跃龙门"的希望之路。然而,到了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大学毕业生拿着简历拥进人流如堵的人才市...  相似文献   
25.
万象百态     
《党的建设》2013,(7):52-52
余英文,礼县永坪乡杏坪村草庙教学点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1995年7月,他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由于家庭贫困,家里无法继续供他复读,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务农成为他当时的选择。看着和自己弟弟一样大小的孩子没地方去上学,每天只能在山上玩耍,这位全村文化程度最高的青年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自己办一所学校,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26.
李彩燕 《学理论》2015,(8):128-129
以探究的眼光分析了2014年高考作文题命题的五大成与利、三大败与钝,以期能为高考作文今后的命题改革奉献绵薄之力。其中五大成与利是:一是发挥了考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二是接地气,跟时代;三是命题体现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四是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五是"微作文"三选一新形式的出现以及对诗歌体裁不限的新改革。三大败与钝是:一是命题中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容易导向师生思维的局限性,不利于思维的多元和思路的开拓;二是跟时代的某些材料专业性过强或存在地域性理解的局限,为考生审题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三是大部分省份为了评卷的易操作性和对诗歌写作的争议,依旧限制了诗歌体裁,可能导致国家民族整体"诗"的素养发展的持续滞后。  相似文献   
27.
余靖静  程灏 《浙江人大》2012,(11):64-66
2012年秋季学期起,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根据方案,高中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刚刚开学,浙江为即将进行的改革做了哪些准备?暂不与高考衔接,改革是否会缺乏动力?如何避免改革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差距?记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8.
曹刚  张和生 《求索》2012,(10):201-202
当前高考改革在理论上的模糊与混乱、实践上的"折腾"与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是缘由对高考价值取向的偏差和盲目。高考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价值选择的两难问题在高考中的显性表现。现阶段高考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做到公平性与科学性、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拔性与导向性、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并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9.
道行真深     
小王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立志不枉活一生,要干一番大事业。小王最爱谈政治,喜欢政坛上的领袖人物,自己也梦想有一天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天不遂人愿,虽然小王发奋学习,但是高考成绩还是平平,最终,他考入一所省级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也没考上。小王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个商人,不差钱。父亲让小王子承父业,小王志在政坛,不同意,父亲  相似文献   
30.
异地高考政策实质是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它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考生与家长等。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分为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专业网络、议题网络。政策社群之间部门利益之争,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之间的教育公平和权力之争,府际网络之间的招生指标之争,府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的利益之争,议题网络之间教育权利之争,导致了异地高考政策执行难度。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使异地高考政策网络成为一个非零和博弈的互动网络,推进异地高考政策的良好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