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61.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13]1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工作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62.
4月10日中午,仲春的太阳已经有些灼热,晒得人脸上不时渗出汗珠.在广安区大龙乡黄坝村的育苗大棚中,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正在耐心指导村民移栽海椒苗,从那利索的动作看上去就像一个专业农技员.  相似文献   
163.
余勇 《刑警与科技》2008,(22):86-86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它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最后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4.
法庭科学人脸比对结果是一类重要的证据,针对人脸比对所用的特征,本文关注其中人脸个体特征(色素、痣等)在比对中的价值评估。通过对公开人脸图像数据集中的个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同和不同身份(ID)条件下人脸图像上个体特征出现概率、出现在特定位置的概率等,最终通过似然比来衡量个体特征匹配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开展实验的人脸数据分辨率条件下,单个人脸个体特征匹配相关的似然比值能够达到10的4次方数量级。人脸个体特征在比对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验条件下,两个个体特征相关的似然比能够超过10亿量级,能够支撑同一认定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165.
张政办发[2008]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现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及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二○○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相似文献   
16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自西向东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冰冻天气,导致公路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受到影响。据预报,近日全国仍将有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7.
对人脸比对系统联网应用的现状及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省市县三级人脸比对系统联网应用和人脸资源汇聚整合应用的总体技术架构,开展了多源人脸识别算法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168.
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非强制、易采集、结果直观等优点,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战应用场景下,由于易采集到的人脸存在角度姿态大、图像不清晰、细节特征丢失严重等问题,比对性能下降严重。针对低质量人脸图像比对难题,采用融合处理方法,探索一种采用多源异质图像预处理、多算法融合和多维信息融合研判的综合人脸比对方法,用于提高人脸识别精度,提升实战应用人脸比对性能。  相似文献   
169.
基于FAT-AI视频分析应用测试结果,阐述了当前主流商业算法在大规模开放场景数据下的人脸检索的性能水平,分析了候选集容量、案例样本等因素对人脸检索应用的影响,并对人脸检索系统设计、产品选型、改造升级及应用效果评价等工作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0.
陈筠 《两岸关系》2010,(8):54-55
“陈水扁时代,大搞‘文化台独’,就是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台湾会馆不正是对‘去中国化’的最大答复吗?如果台湾跟大陆没有关系,那么台湾会馆又从何而来?台湾会馆留下的是一个历史见证。”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在台湾会馆座谈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