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6,(3):116-117
与茶楼 我对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曾经说过:“……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起假借给树。他的荡漾摇曳,也就变成了你的荡漾摇曳。你自己就变成了一颗树。同理,看到在蔚蓝天空回旋的飞.你觉得它表现‘超凡脱俗’一个终古不磨的希望,你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飞。”(《朱光潜美学文集》)这时的大树,这时的飞,已不是现实中的飞。它们被作者赋予一定的主观情感。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被称为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优秀的文学家总是善于创造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思.先秦文学家庄子堪称善于创造意象的大师。在他二百来首寓言中,真可谓意象纷呈,蔚为奇观.,一棵大树,一阵海风,一根小草,一条小虫,一只蝴蝶。一具骷髅…….无论是灰暗的,还是亮丽的,无论是有生命。  相似文献   
3.
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殖崇拜作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稻作文化中有着诸多的反映,它往往与人们祈盼谷物丰收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从对鱼、蛙、龙、及一些相关崇拜事象入手,简要论述了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相似文献   
4.
梁奇 《求索》2011,(6):195-197
先民崇拜的方式随社会的发展而嬗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则是形描绘的变化。《诗经.商颂.玄》所描绘的是单独的一只;《楚辞.天问篇》有帝喾高辛氏夫妇植入;《山海经》则为"人形象"。原始图腾形象不断融入人的元素,人的成分扩大,动物的成分缩小。这一嬗变表明由早期的人与自然不分转变到分离,人从自然中跳出来,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而对形描绘方式的变化则是这一社会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稻作文化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民间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种原始的农耕文化现象。6500年前就已经从事稻作生产的隆安壮族先民,初始对产生崇拜,后来引申出对百之王——娅王的崇拜,娅王逐渐成为壮族水稻的守护神,成为壮族稻作农业的最高神灵,千百年来接受从事稻作生产的壮族人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6.
和约书成走达官,中原王气已凋残。牛皮地割毛难属,虎尾溪流血未干。傍釜游鱼愁火热,惊弓归怯巢寒。苍茫故国施新政,挟策何人上治安?——谢颂臣2021年年底,这在传统节气上应是已迎来入冬季节。  相似文献   
7.
天空虽无痕迹,但是已飞过.奥林区克这只吉祥,冬奥会期间在北京经过短暂的驻留后,注定会飞向下一站.然而,就是这短短的驻留,即给国人同时也给世界播下了金色的种子.假以时日,这些种子必当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散记     
熊艳海 《新青年》2015,(1):47-48
一、窗外大雨如注,雷声滚滚,但是森林不为所动,只静静在雨中伫立,仿佛把浑身的热量蒸成了浓厚的雨雾散发出来。姐妹在内室独自看雨,一边细细琢磨她正在为雨创作的歌曲,而我也想为雨写下一曲赞歌。事实上,这雨是瞬间而成的,早上我还在朦胧的阳光中晨跑。楼旁,隔一条两车道的小公路就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森林,尽管我住在十楼。森林里面林立的是见所未见的大树,看起来每一棵都至少有数百年树龄,而且大树上附生很多蕨类,它们一起毫不客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片《To Kill a Mocking bird》的描述,揭示了不同时代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意象具有太阳神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阳)和水(雨)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意象的人化变形,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