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大前年的冬天,小我近八岁的她在父母亲朋的极力撮合下,委屈地和我走进了婚姻的“围城”。虽然此时的她已经成为我的合法妻子,然而,她从内心世界里却并没有真正接纳我。婚前,她曾多次告诉我,我们之间存在着年龄的悬殊、思想观念的分歧、兴趣爱好的差异、生活方式的抵触,即使走到了一起也不会幸福的。可是,这些理由并不能阻挡我与她接近、向幸福靠拢的步伐。  相似文献   
232.
数字鸿沟与网络不平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以其“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双重威力改写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的面貌。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它为文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而且伴随着这种新空间的浮现以及它日益深刻地介入到传统媒体和社会之中,必然会产生出新型的媒体社群。当然,我们也不能高估这一新的媒体空间的可能性,因为它的生产同样受制于市场与权力交互运作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233.
由于低层特征描述到高层语义知识存在“语义鸿沟”等关键问题,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挖掘算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公安部门的要求.把视频监控系统视频数据转化为图的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语义挖掘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原型,成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为公安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34.
马亮 《电子政务》2014,(4):34-48
采用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大样本居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公民使用电子政务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网站绩效对公民使用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公民登录政府网站的比例仍然偏低,接近一半的居民从未登录过所在城市的政府网站;公民的民族、户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等都对政府网站的登录频次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不显著;公民对所在城市的政府越信任,则越经常地登录政府网站。研究还发现,政府网站及其三个子维度(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的绩效都未对公民使用率产生显著作用,城市的行政级别、人均受教育程度同使用率正相关,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率同其负相关,而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失业率和互联网渗透率等因素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网站使用的理解,并为制定政策推动公民更广泛地使用电子政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35.
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博问政是网民利用微博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的方式,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作为网络民主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种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微博问政固有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微博问政的价值与局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6.
沈费伟 《求实》2022,(5):96-108+112
数字乡村敏捷治理是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行为,是乡村自适应的发展过程,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方式,具有快速性、灵活性、回应性的特征。数字乡村敏捷治理遵循弹性再造乡村治理空间、灵活设置乡村治理机制、有效形塑乡村治理流程和强化适应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做法,体现了高效能治理、弹性化治理和共同体治理的运作逻辑。尽管数字乡村敏捷治理已经产生了重大效益,但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好安全和效率的目标冲突以及收紧或放松的工具应用、单一或多元的结构选择、保持或降低的能力变革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需要通过多目标的动态平衡、多工具的灵活转化、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保持强大的敏捷治理能力,以促进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37.
李静 《中外法学》2023,(3):823-839
“无障碍”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数字时代,残障人的信息无障碍权具有特殊重要性,是残障人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充分享受经济社会权利的前提条件。学界主流意见将平等服务作为残障人无障碍权的理论基础,信息无障碍权被视为无障碍权利从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的横向延展。这样一个市场导向的、将残障人作为消费者的保护路径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全面保护残障人信息无障碍权的要求。有必要在学理上引入数字公民身份理论,以此重构残障人信息无障碍权的基础理论,重申残障人保护的人权模式,关注残障人在构建信息无障碍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残障视角来构架信息社会的秩序、标准、原则和价值。该理论要求从残障的视角批判地审视数字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服务,积极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法制建设,从而建设一个民主、包容、可持续、普遍参与、共同受益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238.
本文基于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十个省市的城乡地区开展的针对7~18岁未成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对城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度访谈,考察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互联网对城乡未成年人的赋权情况。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城市未成年人触网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对网络深度依赖,使用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更倾向于获取视频类内容,城市未成年人更热衷长视频,农村未成年人青睐短视频;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存在缺位,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更普遍。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赋权、行动赋权与关系赋权三个维度考察互联网对于城乡未成年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农村未成年人的赋权效果有限,存在“减权”现象,并由此发现“反向数字鸿沟”问题。最后,从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维度,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合力探索一套“内外共作”机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跨越“反向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39.
近年来,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势愈加显著。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迁易于引发相应的社会分化。信息社会的分化主要体现为:数字信息获取鸿沟的出现,信息选择的封闭化与茧房化,信息传播中文化与价值认知的多元化,风险信息可能引致的社会撕裂等。针对信息时代出现的社会分化与离散风险,需要建构一种韧性的社会团结,其基本特征包括:跨域信息鸿沟的结构性团结,突破信息封闭的开放性团结,引导互动交流的沟通性团结,维护公正秩序的有序性团结。韧性的社会团结既能理性包容合理的社会分化,也能在基础与底线层面坚定地维护社会凝聚与团结,是我国完善信息社会的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应坚持的社会政策面向。  相似文献   
240.
苗政军 《长白学刊》2023,(1):123-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既是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化安排,也是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生活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的落差使部分老年人成为数字化传播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为此,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从优化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应、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践行企业责任,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重视数字反哺,加快推动数字技能代际传递、倡导终身学习,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方面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几个层面,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赋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