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作为远古先民崇拜的神圣宇宙空间--"天下之中"所在地--建木-都广之野和昆仑山各自具有不同的天文地理特征,并非是二者合一.在现实中,昆仑有地理原型但没有确切的地望,其地理原型来自于南方的建木-都广之野;南方的建木-都广之野的地理原型则来自北回归线经过的广西桂中平原地区一带的大明山.由此,在典籍中凡描述有昆仑山形貌的地方.大都可以看出其中隐隐约约有大明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2.
探究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必须先将文化主义与民族主义分离开来。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族裔主义和种族主义混淆在一起,客观上表现为“柔性的存在”与“刚性的存在”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义又与天下主义、华夷之辨绞结在一起,主观上深刻地反映了一种文化的“迷思”,支撑着中华帝国思考方式得以成立的根本。然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由“文化主义”(天下主义)与“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想像方式”交织而成,造成了概念自身的紧张与冲突,实质是一种去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3.
传媒公共话语的职能是大众传媒职能的重要方面,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以其公共性、互动性、多元性和口语化等特征体现了中国传媒在公共话语建构的趋势。《开讲天下》为大众搭建了一个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民主意识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以《开讲天下》为代表的谈话节目自身还存在着缺陷,离构建传媒公共话语空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64.
"王天下"是儒家对于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孔孟荀再到汉初诸儒,"王天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使命,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解释历程。在先秦儒者那里,"王天下"思想的道德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但这种解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汉初政治体系的需要。为了与汉初黄老之学在庙堂上一较长短,汉初诸儒对"王天下"作出了最为狭隘的阐发。虽然这样的解释与先秦儒学相违背,但也的确为汉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5.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始终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始终坚持尽全力担当国际责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逻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逻辑、聚焦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的实践逻辑。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毫不动摇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必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6.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中,"中国土壤"包括中华文化的土壤,"天下为公"则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天下观"。"天下观"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哲学思维,其发轫于西周初期,在"周秦之变"时期得到因袭和发展,完成政治性、精神性、伦理性的统一,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政治文化的重要基因。近代中国因受西方文明冲击,"家—国—天下"的文化结构虽被"国家主义"重构,但"天下观"将因中国的崛起重新作为价值判断担当。  相似文献   
167.
刘玉环 《求实》2013,(Z1):298-300
<正>《马王堆汉墓帛书[壹]》[1]包括《老子》甲本及卷后佚书共464行和《老子》乙本及卷前佚书共252行,这批帛书资料对于研究《老子》及相关典籍具有重要价值,备受学者关注。原帛书字词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字形考释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8.
169.
刘季 《云岭先锋》2020,(2):56-56
1928年9月27日,赵柞传在为党组织筹措活动经费返回昆明时,不幸被捕入狱。他经受住敌人的百般折磨,在就义前一天,分别给父亲、岳父母、妻子、兄妹、儿子留下了5封遗书,"我为主义而牺牲,为民众而牺牲……我心很坦荡安然","然为国牺牲,算死得其所",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赵祚传烈士留下的5封遗书中可以看到,他所秉持的是一种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革命情怀。  相似文献   
170.
燕连福  马璐 《长白学刊》2024,(1):10-21+2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研究对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览当前研究成果,学界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进程、认同效果、价值意蕴、面临挑战以及实践路向等方面呈现了对该主题的研究论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虽是一种“软”实力,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硬”作用。展望未来,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塑造的现代化实践,应当从深化理论建构、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研究的学理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增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话语表达的说服力与影响力,努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