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4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渤海经济圈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外贸增长迅速,但人民币汇率对环渤海经济圈国际贸易收支影响却很小,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收入水平对该地区国际贸易收支影响也较小,而外国收入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稳定现有发达国家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国家市场对该地区企业进行贸易转型和贸易创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黄伟 《法学杂志》2012,33(10):17-22
2012年6月,中海油发布了中国南沙海域部分油气区块对外招标公告。对其合法性,中、越双方持截然不同的立场。中方认为该行为符合中国法律和国际惯例,而越方则声称该行为违背《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惯例,是非法和无效的。从法律角度分析,中海油此次公布的9个招标区块很可能全部位于中越争议海域,且此次的招标行为并不违反《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惯例。此外,中海油此次的招标行为对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的权利主张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Bill Hayton 《亚洲事务》2018,49(3):370-382
The overlapping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reaten to spark conflict in East Asia. On several occasions in recent years, disputes over the right to extract oil and gas have caused clashes between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vessel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was agreed by almost all countries in 1982 to try to resolve such disagreements. Howeve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currently trying to claim rights that go beyond UNCLOS and infringe on the UNCLOS-based rights of the other claimants. It deploys two arguments in particular: that the archipelago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llectively generate rights to maritime resources and that China enjoys ‘historic rights’ in the sea. Neither of these arguments is found within UNCLOS, howeve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rigin of these Chinese arguments and finds that the ‘historic rights’ claim can be traced to a single Taiwanese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1990s during a period of intense debate in Taiwan over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C.  相似文献   
54.
渤海垦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战略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稳固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在垦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勤劳勇敢的垦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扎实创业,把一片荒芜之地建设成富饶的"粮仓",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以"坚韧、开拓、爱民、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渤海垦区精神。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渤海垦区精神对黄河三角洲新一轮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东进"政策,试图通过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为其大国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东进"政策下,印度逐渐以联合军演、出售武器等方式介入到南海争端中,给本来就复杂的南海争端增添了变数。本文对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手段做探索研究,并对其影响做出评估,以期为我国的南海争端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俄越防务合作发展迅速,规模和层次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海军和空军领域尤其明显。俄越防务合作是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实现国家复兴过程中,扩大政治影响,拓展安全空间,获取经济实利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越南实施大国平衡外交,不断扩充国防力量,尤其为开发海洋经济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尽管不断加强和深化防务合作关系是俄越两国的基本共识,但也面临着俄罗斯武器价格波动较大、越南的防务合作伙伴日趋多元化等现实问题。俄越防务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地区安全局势,加大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不利于东盟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对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也有消极作用,对中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7.
美国海军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发起了在鄂霍次克海海域窃听苏联海底通讯电缆的谍报活动,它曾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搜集活动之一,此即"常春藤之铃"行动。其起根发由、运策决机及东窗事发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历史背景。冷战后美国针对有关国家的类似谍报活动远未停止。  相似文献   
58.
2010年签署2011年批准生效的俄罗斯与挪威关于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划界与合作条约,"一揽子"解决了两国长达40年的海洋划界争端及渔业与跨界油气田开发问题,并创设了新的国家实践。条约是综合考量两国北极战略与能源战略及外大陆架问题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对两国关系及国际社会都会产生相应影响,并对类似的海洋划界、跨界油气开发及国际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依据中国现行法应对渤海溢油事故,行政罚款的力度有限,生态损害索赔的现行法依据不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难认定。建立海上溢油损害赔偿机制、确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防治各项制度,是中国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当务之举。以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增进生态利益的保护和预防、控制生态损害发生为立法目标,确立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模式,完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是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立法进路。  相似文献   
60.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众多的国际习惯海洋法实施了法典化,同时也确立了许多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其中,印度尼西亚对群岛水域制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进而维护了国家利益,但群岛水域中无害通过权、群岛海道通过权的行使方式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国家实践予以明晰。印度尼西亚也是和平解决海洋划界争端的积极实践者,已与邻国签署了16个划界协定或条约,其中与澳大利亚的划界最有特色,确立了主权权利、管辖权重叠的区域。背负着“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在21世纪应为当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