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等新变化、新形势、新挑战,企业党组织如何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2.
经济全球化带来我国口岸人流的高速大幅增长,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人口国际流动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通关环境,促进重要机遇期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整体规划落实,推进科技强警,切实提高边检科技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3.
当前,由于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问题考虑不足,以及相关制度制定过程中的民意体现与科学决策的欠缺,导致交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面对种种冲突与对抗,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全面深入地开展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从而解决这一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114.
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早期马克思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标和任务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原则纲领;晚年马克思则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政党的新任务等思想。加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任佳 《东南亚纵横》2014,(10):24-26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有直接联系。20多年来,GMS国家已经在多个合作机制中取得了进展。本文就推动GMS合作升级,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6.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辩证处理好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机制,才能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7.
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正在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公安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发展和相继互联,公安业务的警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安网络建设和警用信息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促使公安信息化建设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面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不断增强司法行政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9.
准确界定与小区电信设施建设相关法律关系的性质,对于合理确定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减少因电信设施建设产生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电信设施的建设与业主利益密切相关,在处理小区电信设施纠纷时,既要保护小区业主的权利,同时又要对该权利加以限制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国家形象的建构引入空间概念,并从空间维度进行审视和阐释,不失为理解国家形象的一条途径.对国家文化形象的空间审视应当着眼于内空间建构和差异空间的控制,在可持续性的文化发现和播撒中实现新世纪中国文化形象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