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嗑CP”作为一种时兴的、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粉丝文化实践,其所涉及的情感空间的生成及营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反映了青年粉丝群体对于亲密关系、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解读,以及情感在特殊场域中的生成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本文试图从对情动理论的启发性理解出发,探讨青年女粉丝在“嗑CP”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情感共鸣、主客体互换来主动地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她们如何以此为契机探索和想象社会规范外的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22.
刘诣 《中国青年研究》2023,(1):87-95+120
以双方互动关系的想象为核心的CP社群,从“圈地自萌”的边缘群体到“破圈而出”成为资本的新宠儿,再到当下“万事皆CP”的泛CP时代,呈现出网络社群内生、他构和分化的三重逻辑。本研究对8个不同类型的CP社群展开了为期多年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并辅助12位CP粉的访谈发现:CP粉通过情感同构和情感意义的生产形成群体共情,建构起情感异托邦;并在外部社群、资本和CP正主等“他者”力量的助催下,实现社群的破圈、出圈和固圈;最后,CP社群与现实碰撞融合后呈现出解构、暂时维持、循环再生的多元态势。CP社群在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创造积极文化意义的同时,也存在过度资本化、审美趋同和逃避现实的危机,亟须正确引导,创建良性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23.
韩敏  卢松岩 《理论导刊》2023,(7):124-128
进入后亚文化时代,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青年亚文化理论范式逐渐丧失解释力。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可以发现,当下中国“粉丝”身上表现出典型的伦理特性,即融合与离散的主体性伦理、陌生与亲密的亲缘性伦理以及游走于“丧”与“燃”两种情感之间的国族性伦理,但也存在着主体性、文化性以及交往上的伦理困境。对此,可借鉴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濡化”概念,从父辈与子辈的代际濡化、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文化濡化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濡化出发,引导中国青年亚文化群体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224.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