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8篇
  免费   192篇
各国政治   502篇
工人农民   169篇
世界政治   2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1篇
法律   1229篇
中国共产党   464篇
中国政治   838篇
政治理论   617篇
综合类   20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网络社会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带来深层次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网络社会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膨胀"易引发民众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网络在加大监督的同时也消蚀着党的形象和威信。要在网络社会中维护和提升党的政治权威需要做到:规范网络秩序,营造网络自律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上理论阵地建设;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尊重民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2.
网络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将淡出历史的舞台。教师作为公共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态度的培养者、知识价值的赋予者,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地发挥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应该是未来网络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3.
Urban citizenship of rural migrants in reform-era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 paradoxical reality of today's China is that urban citizenship does not necessarily go to those who have already moved to the city. Rural migrants are now allowed to work in cities but are deprived of a wide range of entitlements. Taking Shanghai, the most populous city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significant empirical content to elucidate how the notion of urban citizenship is interpreted in China, what criteria are applied for granting the urban citizenship, to what extent the entitlements of migrants in citie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bona fide urban residents, and whether the lack of urban citizenship influences migrants' integration into host citie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granting of the urban hukou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s based largely on migrants' contribution to, rather than simply on their presence in, the host city.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era China, urban citizenship is used by city government not only to exclude some members of society from accessing urban welfare but also to make the urban economy more competitive by grabbing capital and human resources possessed by migrants.  相似文献   
994.
S.  K.  Kataria 《美中公共管理》2010,(10):52-59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witnessed fast changing in polity, society, economy and almost every sphere of state activities. The era of new economic order and revolu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 has compelle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adopt the new paradigms. However, the new concepts such as NPM, public choice approach and state minimalism are being questioned in the framework of welfare state and emerging needs of the regulatory administration. It has been realized by almost all the modern and democratic nations that the state and its instrumental par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 not the evils; rather they are inevitable institutions for mankind. Terrorism, cyber crimes, disaster management, economic meltd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velopment of heavy and basic infrastructure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etc. are the prime and exclusive function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9/11 attack on US and 11/26 attack on India, plus the recent recession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worries have proved that we have to move towards state activism.  相似文献   
995.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996.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产生与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道路紧密相关。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武装力量才能取得革命成功;近代中国军权私有化的弊端决定了军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成为革命力量;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革命道路决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领导。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自形成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当前的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矛盾与共同利益并存的复杂局面,因而形成于冷战时期的传统三边关系理论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未来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的发展将受中美关系的走势、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的选择3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其走势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998.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处于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东亚西太平洋区域,总体石油资源不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蒙古石油矿藏集中在中蒙两国边界地区,这为中、俄、蒙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可能,并且从蒙古直接穿过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是最近、最安全的线路。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可积极利用俄蒙的资源投资与合作,参与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拓宽和夯实中俄油气合作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对于培育吉林省新的增长极、提高东北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意义重大。利用地区间/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区域产业关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在国际产业关联、区际产业关联、省际产业关联等三个方面的程度和效能都比较低,导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严重受限。今后,吉林省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群)、通过合理配套相关产业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东北地区"飞铃"型产业关联的中枢作用,带动东北地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傈僳族既是中国的世居民族之一,也广泛地分布在东南亚山地地区,是这一区域内重要的跨境民族。本文在对1968-2008年美国、日本人类学东南亚山地傈僳族研究文献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阐明二者在理论和资料关注、研究脉络和研究对象认知、民族志写作等方面的差异。最后,从家户的研究问题、比较维度和联系性研究视角、田野调查和多元研究方法3个层面就美、日东南亚山地傈僳族研究与中国傈僳族研究进行比较。希望在这种比较中搭建与国际傈僳族研究对话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