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明峰 《青年论坛》2010,(4):113-117
胡瑗、孙复、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倡明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批判章句注疏,凸显义理说经;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留意性情之论,影响程朱理学。基于此,“宋初三先生”应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42.
焦桂美 《理论学刊》2005,(6):103-106
与两汉蜀地本土经学传统相比,蜀汉经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嬗变.从研习对象上看,由今文经为主转向以古文经为基础的兼容今古文;从学术传承上看,师承之外兼重家学;从著述讲授上看,在继承本土经学长于<韩诗>、<礼>学的基础上,较少以谶纬灾异解经.嬗变之后的蜀汉经学虽与魏、吴相比仍有一定的滞后性及局限性,但对此后的蜀地经学的发展却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荀子继承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对道德教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使用了“教化”这一概念,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对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提出并论证了礼法并用的道德教化方法,突出了师友在道德教教化中的作用。在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中,荀子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4.
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法学/学术同样如此,不同思想此起彼伏,甚为壮观,新道统法哲学就属于此中的一环。新道统法哲学主要包道统思想的研究和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原理的研究。但当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传统秩序构成原理作为新道统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存在诸多疑问的,因此需要加以反思、批判和推进。  相似文献   
45.
审美修养由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构成。审美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仁"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思想。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46.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儒家形成了一整套终极关怀理论.从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人终极关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简《史律》更丰富了对这一传统的认识。二者的差异在于,汉朝的教育是官、私并举,儒法互通,从而奠定了中国政治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的基石。  相似文献   
48.
中国传统行刑文化及行刑制度与儒家传统慎刑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于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如鼓励宽仁治狱;法、理、情相统一的囚犯教育感化制度;录囚制度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行刑文化价值核心及其对古代行刑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9.
In this article, I attempt to construct a normative framework of Korean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Confucian public-societal context of Korean democracy by focusing on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claim to cultural rights (so-called ‘logic’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cultural pluralism that it is likely to entail for Korean democracy. After examining the logic of multiculturalism that often puts multiculturalism in tension with liberal democracy, I turn to Will Kymlicka's account of immigrant multiculturalism that resolves the potential tension between multiculturalism and liberal democracy in a liberal way. Then, I construct a normative framework of Korean multiculturalism in a way that a decent multicultural society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same public-cultural ground on which Korean democracy has mature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50.
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地区在文化传统上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已深深地影响、制约着它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儒家文化虽然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有些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进入和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 ,并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其文化模式和观念体系而言 ,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既有儒家文化的内在动因 ,当然还有西方现代理性文化的影响和催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